在疫情防控中時常出現的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的問題,不單純是疫情防控導致中斷的問題,更多反映的是我們需要轉變認識,加快產業發展模式向現代化轉型。
今年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對我國重要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為提振經濟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出臺了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以便切實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為發揮交通物流保障民生、防控疫情和發展經濟支撐作用,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動脈和微循環,加強重點行業、區域和企業貨運物流保障。
從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實施要求看,交通與物流的保障是極其重要的,是應當主動保障的問題。但現在的問題是為何會出現相關地區因疫情防控而使交通物流運行演變成被動保障,導致需要黨中央和國務院出面來拆除產業鏈、運輸與物流斷鏈的藩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邁過一道一道的坎、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實現的。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抓住機遇,以更大的規模和更高的水平加入到國際經濟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步有了一個重大認識,就是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再也不是建一個工廠、搞一個開發區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形成產業鏈、供應鏈,尤其是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才能具有持續的競爭力,才能確保具有規模的經濟穩定運行,才能使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這是國家提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經濟體制增效降本必須邁過的新坎。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需要具備3個條件:
一是打造強大產業鏈。由于產業鏈是在我國不同資源稟賦的區域進行構建的,需要我國跨區域開展橫向和縱向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合作。我國的電子產品、汽車、新能源產業等往往是跨區域合作的產業,由于現代產品零部件動輒上萬,所需原材料的供應也較為復雜,一地很難完全滿足,必須提高原材料、零部件、產成品之間的合作,還要兼顧滿足消費地需求的運輸和物流服務。因此,當前我國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的培育,都超出了傳統的產業布局和運行發展認知。
二是建設高效供應鏈。由于產供銷空間分離,必須克服空間距離的阻礙,構建具有成本和效率競爭力的供應鏈,以便更好服務產業發展和產業鏈構建,并為產業鏈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提供保障、支撐和引領。
所謂保障就是確保產業原材料、零配件供應不斷鏈、產業鏈運行順暢。支撐則是適應產業獲取原材料、零部件和產品輻射中供應鏈提供適應產業發展規模和運行效率提升的需要,我國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就是強大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物流服務能力。引領是近些年供應鏈出現的新模式,就是主動營造有利于產業鏈、消費鏈構建的供應鏈環境,提高產業要素的聚集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三是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按照當前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特征,從發揮供應鏈的引領作用出發,主動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政策和產業培育發展政策的重要方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再是簡單地招商引資和布局產業,而是要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科學、精準設計產業鏈供應鏈,使產業發展初期就具備良好的供應鏈組織能力和服務功能,高起點發展具有價值創造能力的產業。
在疫情防控中時常出現的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的問題,不單純是疫情防控導致中斷的問題,更多反映的是我們需要轉變認識,加快產業發展模式向現代化轉型。交通物流不再是被動的保障,而是主動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需要將疫情防控系統的運行與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行進行統籌,形成運轉有序、鏈條完整、管控高效的疫情防控和產業鏈供應鏈運行系統。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