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顧名思義,就是將貨品放到貨架上的操作,其與管理系統的規劃息息相關。
在一般性的倉庫作業流程中,每當收貨完成,系統庫存增加,但此時的庫存部分仍然無法供銷售使用。
主要原因是,貨品未上架,即便訂單生成,也無法執行檢貨操作。
因此,必須盡快將收貨完成的庫存上架,變成可銷售庫存。
在系統不同策略管理下,上架操作會完全不一樣,我們這里討論的是一般情況下的上架方式,也就是上架的波次。
關于上架波次
上架操作時,一般是操作人員帶著載貨工具,將貨品運到貨架附近,再轉移到貨架上。一個載貨工具即可看作一個上架波次規劃,載貨工具上如何放置貨品呢?這是值得考慮的。
最理想的情況下,一個入庫單正好放滿載貨工具,對應于一次上架波次。但大部分情況下,入庫單與載貨工具不可能一一對應,規模較大的入庫單無法在一個載貨工具上放下,而較小的入庫單則放不滿一個載貨工具。
為了提高上架效率,最佳情況就是一個載貨工具上全部裝滿。為達到這一目的,在入庫時添加一步操作,先稱為“裝車”吧。
“裝車”操作是接著采購單的入庫操作,其原理是將載貨工具也當作一個特殊的貨位,裝車的過程,是實際上的上架(因為車就是貨位的一部分),而后面的傳統意義上的上架操作,在系統上看,則是貨位轉移的操作。
采購訂單入庫后,系統則要求將采購單中的所有貨品轉移到相關的載貨工具中。一個載貨工具是一個獨立的貨位,其中可以只裝一個入庫單中的貨品,也可以裝多個入庫單中的貨品,在實際操作中,以實際載貨情況為準,裝滿了就不再裝。
通過添加一步“裝車”操作,使得所有上架載貨工具都是滿載,而且載貨工具中的貨品種類和貨品數量也都在系統中有所記錄,這是后續的精細貨庫存管理的第一步。
另外,“裝車”操作中,也可以對入庫單的準確性作驗證,因為在“裝車"操作中需要驗證貨品的種類和數量,這間接驗證了入庫的準確程度。
異常處理
有些時候,在上架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導致工作不能順利完成。
貨物剩余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裝車”操作時,系統錄入的信息有誤,為防止這一情況的出現,在上架操作前的交接階段,一般會要求操作人員清點載貨工具上的貨品總數量。
與系統記錄的數量相對比;另外一種可能是上架操作時,記錄的"貨品數量“有誤,此時應該檢查剩余未上架貨品的本波次上架記錄中相關的貨位,并作盤點,找出操作差異點,并作修正。
貨物有瑕疵
由于收貨為大批量操作,對貨品的檢查可能會有疏漏,因此在上架時候可能會發現有一些實物不符合銷售條件,例如書籍表面有污漬、折角,這時候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將有問題的貨品暫時不上架,待正常貨品上架操作完成后,將不符合銷售條件的貨品轉換為不可銷售殘品庫存,再行處理。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