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三十年間,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9%,中國對外貿易水平不斷提高。看到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地方保護主義”和“邊界效應”等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產業集聚,限制資本流動,影響地區專業化程度,最終導致我國經濟存在產業、區域分布不均等分異現象。綜合運用經濟地理學等專業知識,考察區域一體化對我國貿易和整體經濟的影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特性
隨著時代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時代的潮流。全世界區域一體化經濟情況普遍,大多數國家地區參加了區域貿易協議,廣泛擁有多邊貿易體制。盡管地區差異性仍較大,但區域一體化已經不僅局限于洲等狹義地域概念,跨區域經濟合作也正在迅猛發展。多區域之間合作加深,探討問題廣泛,形成共同市場。一體化經濟范圍不斷擴大,集團態度開放,協議的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成員由少到多,形成關稅同盟等形態,并席卷全球發展為共同市場。區域經濟一體化具體內容加速深化,如貿易自由化和同化環境標準等,也涉及到工人勞動相關規定、權益、競爭和爭端的解決方式、物流合作等多方位議定,在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影響深遠。
區域經濟一體化意味著經濟發展不以國家為界限,通過合作走向共贏,優化配置各國生產要素,加強流通,最終實現經濟的共同發展,是全球化經濟的必由之路。
二、我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現狀及發展
近年來,我國投資市場不斷轉型,經濟發展增長迅速,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位。我國經濟發展穩定,具有大國責任感,在加強基礎建設的同時,積極參與世界危機救援活動,擴大其融資規模,對于促進、穩定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種種數據表明,中國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在參與區域合作等方面作用重大。
近年來,中國重視全球范圍的發展的同時,也重視并參與區域一體化這全球趨勢。中國幾乎參加亞洲的全部合作機制,和超過150個國家地區達成雙邊貿易協定,以亞太地區為基,實現了多元中心發展。在合作共贏的大氣氛中,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各個成員國存在的分歧。首先,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其他國家政體制度多元,這也影響了多國決策,處理不當甚至發生沖突,對于區域經濟一體化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其次,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有較大差異,這也影響和制約了各國的協調經濟相關政策的行動,各國也有著不同的發展目標。個成員國強調區域合作的同時,其在國際分工中有著相似的產業階層,這也加速了各國的競爭。文化環境以及上述經濟、政治的差異,是區域一體化不可避免的分歧和現狀。要面對并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大國積極穩定的國際作用,求同存異,增進共識,互相理解,良性競爭,明確發展目標,避免盲目發展。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影響深遠。它加速了國際合作。代表共同意志的經濟貿易相關政策大大促進了我國與成員國之間的國際貿易的多方位友好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加速實現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快速多向流動,推動貿易自由化、全球化進度。
經濟上,區域經濟一體化促?M了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從數據上看,區域經濟一體化消除了一定的區域間貿易壁壘,擴大了市場規模,整合優化市場資源,促進產品優勝劣汰,強化了各國生產分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地方保護主義”和“邊界效應”等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產業集聚,限制資本流動,影響地區專業化程度,最終導致我國經濟存在產業、區域分布不均等分異現象。隨著區域一體化的進程深化,沿海和內陸地區貿易都有增加,當然也存在先后和程度的差異。貿易自由化引起我國非農產業率先向優勢沿海地區產業集聚,沿海地區積累一定的合作優勢,進而帶動內陸地區共同發展。因此,實現各地區的綜合均衡發展是值得重視的課題,可以實行“差異化稅收”等政策等以進一步協同多地區經濟發展問題,避免經濟空間分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化的深化和區域強化,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量。建立相關經濟模型,協調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和時間的分布,是實現我國經濟穩步快速增長的必要保證。
四、總結
隨著時代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時代的潮流。全世界區域一體化經濟情況普遍,中國重視并參與區域一體化這全球趨勢。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優化經濟環境,提升國際地位,加速自身發展和良性競爭的難得的發展機遇,是政治、經濟等多方位利益的有效促進力量,是全球化的深化和區域強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深遠,促進拉動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深化國際合作,加速資源流動優化資源分配。要重視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規律,以最終達到共同和諧發展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