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78屆會議于上周結束,業界對會議成果的反應喜憂參半。
MEPC 78討論了一系列環境監管項目,包括壓載水有害水生物、海上塑料垃圾、污染預防及響應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航運監管機構對溫室氣體(GHG)排放的行動。
本屆會議審議了IMO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略修訂、第十一次溫室氣體會間會(ISWG-GHG 11)報告及其相關文件、第十二次溫室氣體會間會(ISWG-GHG 12)報告及其相關文件,以及將碳捕捉技術納入EEDI/EEXI框架等內容。
IMO秘書長林基澤感謝與會者卓有成效的付出,強調了在修訂溫室氣體戰略和批準碳強度指南方面取得的進展。
代表集裝箱班輪行業的世界航運理事會(WSC)表示, MEPC 78取得了重要進展,并呼吁繼續推動該行業脫碳進程,在航運監管協商方面更具靈活性、創造性和創新性。
WS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Butler說:集裝箱航運公司和汽車船運輸公司已經在投資開發零溫室氣體技術,并致力于讓行業成功向零排放過渡。各國政府現在需要采取果斷行動,提供明確的監管框架和市場信號,以推動投資并支持技術領先者。
但也有一些組織和機構表示,此次會議的成果低于預期。
環境協會清潔航運聯盟(CSC)認為,雖然IMO的大多數代表都支持到2050年實現航運脫碳,但航運業實現凈零排放的步伐較為艱難遲滯。CSC及其成員國呼吁采取更多行動,將碳強度指標(CII)的年度收緊幅度提高到7%,減少北極地區的黑碳排放,并支持那些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
歐洲環保非政府組織運輸與環境( (T&E))主管Faig Abbasov表示,IMO應該根據這10年中能夠削減多少溫室氣體排放,或者該組織在航運業能夠推動使用多少可持續和可衡量的燃料來判斷發展標準。
此次MEPC 78未能通過一項投資綠色航運技術開發的研究和發展基金。
國際航運公會(ICS)秘書長Guy Platten表示:IMO拒絕推進航運業擬議的研發基金,浪費了向零碳技術快速過渡的機會,如果我們要在2050年前完全脫碳,這將是至關重要的。
該提案建議從全球消耗的每噸船用燃料中收取2美元,為研發項目提供50億美元的資金。
WSC則對國際海事研究委員會(IMRB)和國際海事研究基金(IMRF)未能如期成立表示遺憾,但表示研發在航運脫碳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