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進口商減少俄羅斯原油進口導致俄羅斯原油大量流向亞洲。有預測稱,如果歐洲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海運石油,將影響平均每月5500萬桶(約180萬桶/日)的貨量。如果包括哈薩克斯坦石油,則每月將有多達8500萬桶(約280萬桶/日)受到影響。

印度已經將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量增加到90多萬桶/日(去年僅為3萬桶/日),該國很可能將這個數字增加到約100萬桶/日。預計中國可能每月增加1500萬桶,相當于每天增加50萬桶。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原油輪的需求將增加3.5%(1.8%與印度有關,1.7%與中國有關)。
較為樂觀的情境是,印度將來自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增加到每月4500萬桶,即150萬桶/日;中國增加到每月2500萬桶,即83萬桶/日,這將使全球原油輪需求增長5.6%(2.8%與印度相關,2.8%與中國相關)。
與此同時,歐洲進口商將逐步減少俄羅斯成品油進口,這可能會推動成品油輪運輸需求增長近4.2%。
來自普氏全球海上商品(S&P Global Commodities at Sea)的數據顯示,去年俄羅斯平均每月向歐洲運送了約3000萬桶成品油,其中約有2000萬桶是汽油/柴油,相當于每天70萬桶。
從俄羅斯到歐洲的平均航程為8天,而到西非和拉丁美洲的平均航程分別為25天和30天。假設這些成品油中的60%運往西非、40%運往拉丁美洲,則成品油輪運輸需求分別增長了約2.2%和2%,即與去年相比總計增長了4.2%。
當前MR型油輪是俄羅斯成品油出口歐洲的主力船型,每月需要約106個航次,此外還需要3個航次的LR1型和3個航次的LR2型油輪。而貿易流向的變化將提升LR1型和LR2型油輪的需求。


但若英國和歐盟禁止對運輸俄羅斯石油的油輪提供海事保險服務,則油運市場基本面將受到嚴重影響。
這項禁令將在石油禁令實施半年后生效,可能會對俄羅斯黑海和波羅的海的石油出口帶來壓力,并可能導致出口下降至100萬桶/日。

據估算,將俄羅斯石油運往中國和印度需要約30艘阿芙拉型油輪、50艘蘇伊士型油輪以及40多艘VLCC。
目前歐洲船東控制著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油輪運力,其中希臘船東在俄羅斯原油出口運輸中占主導地位。市場分析師稱,若保險禁令生效,市場將難以找到足夠的運力。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