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常說,航運業、物流業等供應鏈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難減少”。的確如此,這些行業對化石燃料有著嚴重的依賴,如果要實現凈零排放,就必須對基礎設施和技術進行大量投資。
綜合行業專家的觀點,可以總結航運業在脫碳方面非常困難的原因如下幾個方面:
? 雖然某些可持續解決方案的單項成本較低,但前期成本較高。
? 新燃料具有可擴展性、使用范圍、重量和其他技術限制。
? 化石燃料在大量投資、研究和開發下,已經有了規模經濟和足夠的效率,替代燃料在這一點上必須與之競爭。
?卡車、火車、輪船和飛機的資產回收期都較長,所以可能延遲使用可持續燃料。
? 替代燃料和替代燃料汽車/船舶的供需存在不確定性,這會延遲開發、生產和應用環節的進度。
航運業產生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化石燃料擁有百年歷史,早已被證明是超高效又具有超低成本的方法。世界上任何地方需要都能快速獲得,它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市場。但這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追求的是效率和低成本,我們在構建這個系統時也并沒有考慮到排放,我們從未將這種外部性內化過。
外部性是指商業活動的除商業結果以外的結果。舉一個例子,空氣污染是交通的外部性而不是燃料的外部性,因為是車輛使用者而不是燃料生產者,需要為空氣污染因交通相關排放而造成的負面影響買單。
也許最大的障礙是前期的成本
雖然眾所周知,許多電動汽車和其他可持續替代品的成本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都比較便宜,但其前期成本非常高。所以完全從石油燃料轉換為電能這一目標在很多人看來難度都很大。對于中小型的航運公司來說,他們面臨的關于這些大型投資的挑戰會更多,特別是如果它們的利潤率比大型航運公司小的話。
一位智能航運方面的高管表示,解決成本限制并讓運營商做出轉變是推動替代燃料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規模經濟、技術進步以及對電動汽車和其他可持續燃料需求的改善,無論是前期成本,還是產品的成本都可能會下降。
技術成熟度不夠
他說,許多可持續解決方案的技術成熟度還沒有達到,運營商需要受到激勵來推動市場向新技術的轉變,促進減排。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替代燃料的續航里程限制、基礎設施缺乏和重量限制都需要改進。還需要激勵可持續替代燃料極其生產供應鏈的成本,以便市場能夠更快地擴大生產、應用和提高效率。
盡管成本高昂,但可以看到有投資正在注入可再生燃料市場,不少投資者看到了潛在的收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化石燃料行業的投資已有大約一個世紀,所以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解決方案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迎頭趕上。
資產更新延后
一位技術部門的高管說,船舶的平均壽命非常長,但航運并不是唯一面臨較長資產更換周期行業。飛機、卡車和火車的壽命也不短,如果這些公司都等低碳和零碳燃料發展成熟后再購買,那么這些資產的更新最起碼還要再等 10 到 30 年。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左右,溫室氣體排放在這種情境下不會得到明顯的抑制。
除了這個問題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并非所有交通方式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零碳解決方案。即使在相同的交通方式中,也存在許多變量。比如,電動汽車在短途貨運中通常很高效,差不多一天輪一次班,或者一天就能夠返回出發站點。然而,在長途運輸中,由于電池續航里程和基礎設施等技術限制,這個能源就不大可行。
國際航運面臨的限制更多。國際航運包括各種各樣不同的航線、船期表,船舶大小也相差甚多,所以大規模的使用某個單一的新能源更是難上加難。
如何加速轉型
可持續燃料經常面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如果無法保證替代燃料的供應,大多數供應鏈上的公司就不想購買或訂購使用替代燃料的資產。同樣,在對燃料的需求足夠多之前,燃料供應商也不想花重金投資替代燃料的研發和生產。
據悉,現在有些大公司已經開始通過凈零承諾、碳中和承諾以及通過將減排與高管薪酬聯系起來推動替代燃料的發展。
在貨運和供應鏈脫碳方面,航運公司、消費者和政府都應該發揮作用。對于企業而言,他們需要更多關于替代燃料和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信息。他們可以做出一些與當前運營一樣更可持續、更可靠的運營方面的創新,但將準備使用替代燃料的信息準確的傳達給員工和其他相關各方對他們來說是一項挑戰。
在消費者方面,實際上他們已經表達了對綠色產品的需求。但因為在可持續性的監管方面很少有明確的公開說明,所以他們很難說出想要的可持續產品的真正含義。
在政府方面,他們可以監管排放,刺激對綠色燃料或技術的投資,并為可持續燃料的供應商和買家提供更多保障。它還可以讓消費者對與他們購買的產品相關的可持續性水平和排放量更有信心。
最后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準確測量溫室氣體排放量。
人們以前從來沒有對溫室氣體進行過測量,也不需要貨運供應商來測量和提供這些數據。所以如果不能準確的測量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市場要求發布數據之前,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就會非常慌亂。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