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要說什么最火?除了直播,就是社區團購了。
以下半年為例,在社區團購這個并不算新起的風口上,就已集結了多股力量:
6月,同程生活獲得C輪2億美元融資,興盛優選獲F輪4億美元融資;
7月,美團宣布成立“美團優選”,餓了么推出“社區購”;
8月,滴滴的“橙心優選”在試水之后正式上線。
9月,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
10月,網傳今日頭條聯手字節跳動招兵買馬,布局社區團購;
11月,快手、盒馬、京東等各派巨頭紛紛入局,蓄勢待發。
12月,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部分地區上線社區團購業務入口。
巨頭聞風而動,社區團購的賽道變得擁擠,像極了當年百團大戰、共享單車大戰的“盛況”。以往,快遞人大多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巨頭間的混戰,畢竟社區團購并非新鮮事物。因為多年前,社區團購還是一門毛利低、履約成本高的生意。
現如今,當這個熱鬧越鬧越大,甚至跨圈層快速席卷時,快遞公司就不能不重視。
問題來了:在如此潮涌的趨勢面前,快遞巨頭們甘心做這場大戲的“看客”嗎?
巨頭血拼“社區團”
哪一類快遞最受益?
社區團購的價值,正被重新重視。
一方面這是大勢所趨。
社區團購賽道持續走熱,不僅是因為受疫情影響,更重要的是,線上流量已經被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吞噬殆盡,互聯網巨頭迫切希望能夠搭上這班快車,借助社區團購剛需、高效低價的特點,從水果、生鮮等買菜業務切入拓展到生活日用品等全品類場景,提升在下沉市場滲透率。
入局和布局社區團購,不論是對主業的助力,還是生態體系的完善,都極具戰略意義。
另一方面也勢不可擋。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會超千億元。
而在9月8日,興盛優選就已經宣布,日單量達到了驚人的800萬單,2020年GMV預計400億。可以預見,這是一個增長速度和空間潛力都非常大的市場。
社區團購之勢,勢不可擋。
對于這種“火熱”,各大快遞也看在眼里。不久前,包括申通、圓通和德邦在內的多家快遞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對于社區團購的回應看法雖然不一致,但基本上都表明了一種態度:
社區團購與快遞之間可以互相賦能,目前基本不會對現行快遞模式產生影響。
上述回復雖然討巧,但不無道理。
一方面,社區團購戰爭正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大巨頭之間的注意力都放在開城速度和搶占市場份額上,而對于復雜且耗時耗力的城市配送體系搭建,明顯心有余而力不足,還不如搞快打策略,花錢補貼來得快。
另一方面,末端驛站對于社區團購采用的“預售+自提”模式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成為各大玩家爭相搶奪的香餑餑。
此前,賴梅松在今年中通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也曾特別提及:
社區團購、生鮮配送這些業態的發展,是將消費需求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對于快遞來說,這是增量不是減量。中通有很多的末端門店,我們接觸的用戶非常多,跟這些服務產品不是競爭,更多的是協作,各大電商平臺的社區團購和生鮮配送,很多都是進入了我們的末端門店,通過分成的模式,既能幫助他們降低成本,又能賦能我們的末端網點,協同的效應會發揮得更好,網點閑置的資源會利用得更充分。
由此看來,社區團購這門生意,對于快遞行業影響最大且能深度融合的莫過于末端快遞驛站。
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社區團購這把水燒起來之前,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就在2020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透露,將對菜鳥驛站進行升級,通過增加團購、洗衣、回收等服務,使其成為數字化的社區生活服務站。
從萬霖的表態來看,菜鳥驛站的野心更大,試圖打造的是深社區團購的服務站。
按照慣例,通達系快遞中只要有一家邁出第一步,其他幾家都會迅速跟上。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以末端驛站作為突破口入局社區團購,與此配套的產品、服務也會越來越專業和完善。
不能小瞧 不要高看
多年前的快遞江湖大戰時,老鬼跟朋友經常念叨的一句話:
“優勢再大,也大不過和打不過趨勢。”
現在看,這句話依然適用。巨頭入局的結果,要么大浪淘沙之后實現大一統,要么錢財散盡之后落得一地雞毛。
現在持續火熱的“賣菜大戰”恐怕也跳不脫這兩個命運軌跡。互聯網巨頭攻入社區賣菜,不計成本的燒錢背后,無非是為了搶奪或者說試圖去壟斷一個流量入口。這一輪“入口之爭”帶來的紅利,不會太久,但足夠誘人。
當前,快遞江湖里屬于草莽創業的歲月已一去不復返,以往,快遞公司只要把包裹從線上運到線下就能賺到錢。而現在,人們線下的生活習慣逐漸被互聯網改變,需求更加多元化,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社區團購是否會顛覆傳統電商,是否會改變現有的快遞配送邏輯,畢竟,線上無法取代線下,社群團購也無法取代當日達的生鮮配送,目標受眾并不完全相同。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一旦成行之后能夠創造出什么樣的價值。通俗一點,對于深陷泥淖中的快遞網點和末端驛站來講,最關心的其實還是能不能喝點湯?
如同一位老鐵所言:生鮮,量大而利薄,損耗也不好控制。出品質量良莠不齊,農藥殘留超標,激素超標,這些都不好控制。小玩玩無傷大雅,菜鳥要玩,大家就捧個場唄,不就是買倆菜,多多都賣菜了,快遞送厭了,送送菜也好啊。就是快遞太多了,又送快遞又送菜都不知顧哪頭好,件量少還可以搞搞。
話糙理不糙。社區團購不是唯一的選擇,但確是不可多得的機會。雖然末端驛站接入社區團購業務也存在一定的痛點,如:生鮮果蔬不像快遞包裹一樣比較標準化,分類起來比較費時費力,利潤也不是太高,但卻是一項能夠增收、增強客戶粘性,打開新市場的一次難得的嘗試。
舉些老鐵們反饋的例子:今年10月下旬,有消息稱,拼多多外包的地推團隊在一周的時間內,蘇州市區范圍內一共注冊了將近2000家團購提貨點,其中很多提貨點就是末端快遞驛站,而團購訂單提貨的收入也是增收之一。
除了之外,還能注冊成為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也無需支付押金及其他費用,還能收獲不菲的提成。如果覺得麻煩,有個場景也可一試,如把驛站的部分場地分租給團購平臺或者其他團長,收取租金。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這些細賬還需要及時調整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去精打細算。
結語
2020,一個特殊的年景,被不斷“催熟”的社區團購,對于快遞行業來說,除了直播電商帶來額外的增量“驚喜”之外,社區團購或許還能有更精彩的故事。
有個觀點老鬼很認同:在社區團購市場成熟之后,互聯網公司或新的進入者或有可能真正改造整個供應鏈,甚至去改造農業生產模式,介入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商品化過程。
的確,從長期來看,社區團購的成敗在于供應鏈,完整的供應鏈和更加毛細血管化的物流體系,將變得更加發達。
既然物流的生態體系面臨著重塑的可能,當然是要順勢而為。有能力的末端網點不妨未雨綢繆,反正自己也不吃虧,在正常開展現有業務的同時,嘗試兼營社區團購也不妨。
當然,互聯網世界中曇花一現的東西很多,社區團購起死回生之后還能火多久,終局路向何方?沒人敢肯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紅利消失前,仍有一大批人排隊入場。
誰能從中吃肉或者喝湯,憑本事說話。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