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盤點步驟
第一步:收集倉庫物品資料 這一步要求倉庫人員與采購人員互相配合,對倉庫的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數據進行數據采集,不但整理出倉庫物品名稱,而且要盡量使用物品名稱的簡化稱呼。而且物品名稱的明細程度要高,一般來說都有名稱、規格型號、數量、顏色、價格等。
第二步:整理數據,分區分工 將物品名稱歸類、整理,制訂出相應的編號、帳頁號、標識卡,將常用的物品放在倉庫,隨時能取的地方,保證倉庫管理各個作業環節數據輸入的效率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
第三步:現場規劃根據倉庫的空間大小,進行倉庫規劃,將倉庫分區。充分利用空間,例如制訂相應的貨架,并且要考慮到倉庫的最高庫存量。現場規劃不能忽視,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倉庫規劃,但如果規劃得不理想,如果空間足夠,那就事小,如果到整理倉庫、物品入倉擺放的時候才發現空間不夠,那么,不但浪費了時間還浪費了人力。
第四步:整理倉庫 按照已劃分好的區域、貨架,將已經歸類的物品對號入座,應在擺放物品時盤點數量,這樣有便于庫存登記,而且這樣可以省去再統計物品的時間。要求物品擺放整齊,名稱、規格型號清晰,數量準確,最終將倉庫整理一步到位。
第五步:建立臺帳根據盤點數據,按照不同的物品名稱建立倉庫臺帳,細心登記每天倉庫物品的出入庫、結存情況;并嚴格控制單據的出倉、入倉、領料的填寫,盡量控制漏單情況出現。其他事項嚴格依據倉庫管理制度、流程,以及領導的目標指示有計劃的進行。
差異的產生
在倉庫月末盤點時,保持數據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但是事實上并非每次倉庫月末盤點都能掌握數據的精確性。原來,倉庫月末盤點可能會出現這兩大差異:
一、前期的差異(將本月末差異同上月末差異進行比對,總會發現部分差異在上月或更早的月份就已經產生了,這說明:
1、倉庫人員對每月的差異分析不足
2、沒有制定差異處理的流程或措施(差異的處理能力其實也是很重要的)
二、本期的差異,主要有以下三種可能:
帳有問題
A:分析一下,帳務管理過程中是否有較為全面的單據監控,如:運作過程中存在幾種單據,每月單據本月下發下去多少編號,回來多少編號,已入帳存檔多少編號。單證人員千萬不能只負責把自己手中的單子做完就不管了,那其實就成統計了。
B:帳務管理過程中是否做到了日清月結(帳務及時率)。
實物有問題
A、管理過程中產生了貨損;
B、防盜措施有問題;
C、日常出、入庫過程中對產品數量未進行清點或復核;
D、有無安排每周或日常的重點物資循環盤點;
盤點有問題
A、用動態還是靜態盤點法;
B、盤點前是否已經扎帳;
C、盤點過程中是否安排了抽盤監督;
D、當第一輪差異數據出來后是否安排了人員對差異數據進行第二輪復盤;
E、盤點異常問題(比如盤點過程中有緊急發料,如何記錄盤點表單);
F、是否組織盤點差異分析、開展月度總結會形成后期管理預防、處理措施。
庫存準確率低往往不是實物有問題,而是帳務管理有問題或未找到適合本企業盤點的管理方法方式(準確率在95%以下的)。其實如果帳務管控到位的話,倉庫作業人員只要做了“無單不發料就行”剩下的出入庫過程中產生的差異能占到多少比例呢,最多5%左右。那一般性企業的倉庫準確率都在99%以上,就說明帳務管理的好壞在后期其實也是流程的好壞。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