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資訊 > 新聞資訊 > 物流頭條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全國交通脫貧 農村物流成本降30%

雙節期間,正是瓜果成熟的季節,可供市民采摘,各地鄉村旅游倍受市民追捧。城市周邊星羅棋布的鄉村旅游點也是游客體驗農家生活、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10月5日,湖北省旅游委發布的假日旅游綜述顯示,以娛樂休閑、戶外活動、科普教育、節慶和參與性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旅游項目受到廣大旅游者的青睞,節日期間景區客流量的明顯增加帶動了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

這些在鄉村體驗農家生活的景區受到熱捧,離不開道路條件的完善。改善一個地區的經濟條件,交通必然先行。日前,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交通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貧困地區公路總里程226.72萬公里,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53.6%,更多貧困地區的老百姓走上了瀝青路、水泥路,坐上了客車,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充分享受到交通運輸發展的成果。

對此,華中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院長胡靜表示,區域的發展需要良好的交通條件,道路基礎設施的改善對整個區域的發展都是有幫助的。

公路帶動

旅游、物流、電商全面發展

金秋十月正是旅游出行的好時節,家住武漢市漢陽區的何先生一家根據朋友的建議選擇了自駕游前往黃岡市羅田縣游玩,到九資河鎮看紅葉,到鏨字石村摘柿子。

何先生說國慶節期間高速免費,下了武英高速就到了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讓何先生感到意外的是,道路雖然彎彎曲曲但路況不錯,路過的農家停車方便,還能吃到正宗的土菜。

“那個村子里到處都是柿子樹,自駕游的人相當多。”何先生說,看得出來當地的農家樂旅游發展得挺好。

來自湖北省旅游委的消息顯示,“十一”中秋長假期間,湖北省內的羅田燕兒谷、麻城菊香人家、宣恩彭家寨等鄉村旅游景點游人如織。京山太子山旅游小鎮每天接待游客超萬人,武漢、襄陽、荊州、河南、湖南等地游客絡繹不絕,景區停車位、民宿比較緊張。位于仙桃、潛江、監利三市縣交界處的仙桃夢里水鄉旅游區和京久莊園景區迎來了開業以來的接待高峰。

在湖北,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秦巴山環庫生態路、武陵山清江畫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4條總長3813公里的特色扶貧路,帶動了30多個產業的發展,惠及29個貧困縣、800多萬貧困人口。

來自湖北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以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為主體的交通扶貧,幫助了湖北省農村225.1萬貧困人口脫貧;2016年,全省147萬貧困人口脫貧,1601個貧困村出列。

道路的通達,不僅為人們帶來了出行的便捷、農家樂旅游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農村物流的的發展,節約了運輸成本,為電商的發展打開大門。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物流發展,與郵政、商務、供銷等單位簽訂農村物流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行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鼓勵企業合作,完善配送網絡,積極服務農村電商發展,初步形成了交郵共建、交農對接等各具特色的農村物流發展模式。以宜昌市秭歸縣為例,全縣12個鄉鎮建立了物流服務站,依靠遍布城鄉的500余輛“村村通”客車,推行“客貨聯盟”運營模式,實現了“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打通了農村物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農村物流成本整體下降30%。秭歸的臍橙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平均2.5天到達買家手中。

95.5%的鄉鎮和87%的建制村通客車

日前,交通部舉行第九次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介紹,交通運輸行業深入實施交通精準扶貧戰略,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

吳春耕介紹,2016年,全國貧困地區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6697億元,占全國的33.7%;其中,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完成3611.6億元。中央資金投入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2016年,貧困地區公路建設本年到位資金中,車購稅為1075.7億元,占23.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7個百分點;其中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公路建設本年到位資金中,車購稅為529.1億元,占2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7個百分點。

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貧困地區公路總里程226.72萬公里,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53.6%;88.4%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97.95%的鄉鎮和93.1%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95.46%的鄉鎮和86.74%的建制村開通客運班車。

其中,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公路總里程137.59萬公里,比上年增加5.6萬公里;85.8%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上年末提高2個百分點;96.9%的鄉鎮和91.8%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分別提高1.18和4.85個百分點;95.1%的鄉鎮和85%的建制村通客車。更多貧困地區的老百姓走上了瀝青路、水泥路,坐上了客車,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充分享受到交通運輸發展,特別是交通扶貧脫貧工作的成果。

此外,交通部還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到2020年,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率基本達到100%,農村公路危橋總數逐年下降;新改建農村公路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重大及以上安全責任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較大和一般事故明顯下降;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到100%,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AAA級以上(含)的縣超過60%;基本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物流網絡。

各地改善農村道路

助力地區經濟發展

長江商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自國家2015年開始推進“四好農村路”(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即“四好農村路”)以來,全國各地均在農村公路建設上加大投入,尤其對連片扶貧開發區域,下大力氣使其路通、客運班線通,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巡視員楊國華介紹,河北省共有保定、張家口、承德3市的22個縣被納入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涉及貧困人口800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0%。2013年11月,河北省最后289個建制村實現通瀝青路。全省實現了建制村通瀝青路率100%和通客車率100%的“雙百”目標。

同時,啟動了一批具有縣際間出口通道功能、連接重要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礦產資源開發基地等主要節點、對當地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有重要作用的縣鄉公路。如保定市唐縣軍城鎮至齊家佐鄉的二級公路,是唐縣“十二五”期間實施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鄉主干道改造工程之一。這條公路的提檔升級,不僅使唐縣西北地區7個鄉鎮20多萬百姓擺脫了顛簸的砂石路,還使出行和農產品運輸更為便捷,并且還吸引了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投資。

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永祥則表示,2017年青海省已安排農村公路建設項目932項,建設里程12034公里,新建便民橋梁244座(含建制村通暢項目配套小橋134座),總投資35.47億元。截止7月底,青海省省農村公路已完成新改建里程8488公里,便民橋梁142座。累計完成建設投資20.52億元,占年度目標的68.4%。同時,青海省委省政府確定的11個“摘帽縣”和500個退出貧困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正在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