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查建興,是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碧螺村人。高中畢業后,他到城里打工,一干就是7年。2015年,他辭掉城里倉庫管理員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快遞員。每天早上8點,查建興都會騎著電動三輪車出門,穿梭在鄉間林蔭道上,給各個村的老百姓送去包裹。
3年來,查建興的電動三輪車行駛里程累計近5萬公里,三輪車里的包裹由少到多;包裹里面裝著的貨物從衣服、化妝品等日用品變成了茶葉、枇杷等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月收入從剛入行時的4000多元變成了現在的1萬多元……伴隨著東山鎮日子越來越紅火,回鄉發展的查建興也走向了事業成長之路。近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太湖之濱的東山鎮,聽他講述快遞路上的故事。
有時為了等客戶取包裹,要在太陽下曬半個小時
2015年,東山鎮農村電商進入高速發展期,快遞行業隨之迅猛增長,各大公司都在急招有經驗的快遞員。當時我還在城里打工,有朋友勸我:“農村快遞員的工資并不比城里打工低,你又當過倉庫管理員,熟悉貨物的進出管理流程,回來應聘一定能成功!”自打那時起,我就萌生了回鄉就業的想法。
可回鄉后我才發現,在家鄉當快遞員,要比在城里打工辛苦得多:每天早上8點就要到網點報到,晚上8點才能回家,一日三餐都得搶時間吃,在鄉間道路上奔走,每天汗水會濕透幾身衣服,有些包裹重達百斤,扛著送完貨后渾身酸痛……
我不斷提醒自己:萬事開頭難,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不能怕吃苦受累。快遞員的收入與工作量掛鉤,剛來時,我每天只能送120個快遞,量少、收入也不高。后來我發現了其中的訣竅,快遞員要想業務多、工作效率高,就得熟悉派送路段,同時還要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建立良好關系。給老客戶送快遞,一般只需送到固定地點,他們自己就會取;如果是陌生客戶,就必須要等包裹取走后才能離開。有時為了等客戶取包裹,我要在太陽下曬半個小時,工作效率很低。
過了段日子,我已經熟悉配送路段,和經常有業務往來的客戶混熟了。有次我去給新義村的一位村民送快遞,碰巧他有事外出,他直接告訴我鑰匙放在花壇下面,讓我開門后把快遞放在家里。我當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難道他不怕家里丟東西嗎?實在沒想到,村民們竟然會這么信任我們快遞小哥。
其實,快遞和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只有真誠服務客戶,才會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前年冬天,有位女士在網上買了電暖爐給獨居農村的老母親,快遞到我們網點時,由于單據上的收貨地址模糊,我們怎么也聯系不上這位老人。我挨家挨戶去問,終于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找到了老人的家,及時將電暖爐送到了老人手中。當地人知道這件事后,對我大加贊揚,說把貴重包裹交給我很放心。此后,這個村很多人都找我寄快遞,我也成了這個村的常客。“小查,你又來了!”村民們見到我,都會笑著跟我打招呼。
收送快遞次數多了,我也練就了一種特殊本領:只要看看包裹上的收件人姓名,便馬上知道這個快件該送往哪個村、哪戶人家。如今,我每天能收送300多個快遞,月收入超過1萬元,相比以前在城里上班,工資翻了番。
農村電商飛速發展,網銷農產品成了時尚
我服務的快遞公司于2010年進入東山鎮,那時農村里基本沒什么快遞業務,全東山鎮每天收發的包裹也只有幾十個。
不久,市場狀況得到改善,一方面東山鎮網購的人越來越多,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進入東山鎮;另一方面,東山鎮的農村電商開始涌現,農民通過電商平臺,將碧螺春、白沙枇杷、楊梅等本地知名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這大大促進了東山鎮快遞行業的發展。
以前由于銷路單一,農民手工制作的上等碧螺春只能賣到幾百元一斤。近年來,東山鎮碧螺春產業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網銷渠道。每年三四月份,我們網點收攬的包裹幾乎有一半是銷往全國各地的碧螺春,東山高品質碧螺春深受消費者喜愛,每斤售價達到了2000元,而且供不應求。
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底是東山鎮枇杷采摘的季節。以前,我的父親在摘回枇杷后,會坐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到45公里外的蘇州火車站廣場叫賣。那時“挑擔郎”多,導致惡性競爭,品質優良的枇杷總是賣不上好價錢,有時甚至幾元一斤賤賣,連本錢都掙不回。如今,東山鎮的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網銷枇杷成了一種時尚。2016年起,我們家產出的枇杷大部分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賣到北京、上海等地的東山枇杷每斤售價達到了30多元。
由于郵寄距離遠,過去枇杷運輸遇到了很多難題,比如枇杷皮薄水分多,糖度又高,不能壓、不能凍,稍微碰一下,表面的絨毛就會變黑,枇杷的保鮮時間只有三四天,對快遞包裝和時限要求特別高。
剛開始,快遞公司一般不接這種業務,因為很多賣家都不懂得如何包裝,買家收到貨后,發現損耗相當嚴重,就投訴快遞員。同時,賣家也埋怨我們做得不專業,我們快遞員夾在中間“兩頭難做人”。
但這兩年來,鎮上的快遞公司聯合農林服務中心、電商協會給果農上起了包裝技術培訓課,農民的包裝技術普遍得到了改進,比如楊梅的包裝就運用了“冷鏈技術”,通過真空包裝,在保持低溫零下5攝氏度左右的情況下運送。
包裝技術改進了,枇杷、楊梅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降低了,快遞公司現在也樂意多接這種訂單。如今,每到枇杷采摘季,東山鎮快遞行業就會進入旺季,鎮里的各大廣場都會成為我們快遞員的臨時收攬點,農民排著隊郵寄自家的農副產品,那種場景好不熱鬧。
目前,我們公司在東山鎮日均收發包裹超過2000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農民打包銷售的農副產品。
“農副產品+互聯網”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引擎”
奔走在鄉間的快遞員多了,農村里的包裹“滿天飛”,農民家的產品不愁賣……隨著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農副產品+互聯網”的發展模式為東山鎮的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引擎”。
截至2016年,東山鎮已有電商500戶,體量雖然大,但都是“散兵游勇”。2016年,東山鎮政府投資7000萬元,建立了占地10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企業集聚起來形成了規模效應,電商產業也更加興旺起來,很多快遞公司被引進產業園,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快遞超市,方便農民選擇。與此同時,大量公司進入產業園后,快遞行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服務水平提升了,物流價格也逐步降低。
每天都和本地電商打交道,我也從他們那里學到了致富門路。2016年3月,我與媳婦一起開了淘寶店,主要銷售農副產品。快遞員做電商具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在包裝方面我很專業,同時我也清楚選擇什么物流最劃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的網店有了起色,去年我在幾個電商平臺上的銷售額加起來達到了8萬元。
東山鎮要奏響鄉村振興的“新樂章”,除了做到產業興旺以外,將農村建設得生態宜居也很重要。我在東山鎮送了幾年的快遞,切身感受到這里生態環境的改善。
以前,我去楊灣村屯灣送快遞時,都要經過一段泥濘的道路。下雨天,三輪車輪胎會陷入泥坑中,送完快遞回來,鞋子上總會沾上半斤重的泥巴。現在,這里修了一條標準化的鄉村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景觀植物,路邊開滿了鮮花,形成了一幅引人注目的美麗鄉村圖畫。在鄉村美景中送快遞,我心情特別愉快,甚至都感覺不到累了。
如今的東山鎮,到處都是商機,到處都是怡人美景。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員,但我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東山鎮的鄉村振興,離不開我們這些在鄉間道路上揮灑汗水的快遞小哥。借著鄉村振興的春風,我相信東山鎮以后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我們這些在鄉村里奮斗著的年輕人,也會在這股“春風”下,找到更廣闊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