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曹妃甸港·北京局集團公司唐山貨運中心礦石疏港“公轉鐵”推進會在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召開。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主管安全處長、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唐山貨運中心主任王毅,曹妃甸港集團有限公司、曹妃甸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克生及60余家鋼廠、貿易商、代理商代表150余人出席大會。
本次推進會由曹妃甸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局集團公司唐山貨運中心聯合主辦、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以“安全 環保 質量 效率”為主題,緊緊圍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核心任務,旨在順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導向,用足用好曹妃甸港作為渤海灣深槽的資源稟賦,推動大港口與鐵路大動脈無縫銜接、高效互動,拉開環渤海地區鐵礦石集疏運體系大變革的序幕。
當前,環渤海經濟圈成為新的增長極,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浪潮拍岸而來,雄安新區迅速崛起,曹妃甸港迎來了國際化能源、原材料樞紐大港的發展機遇,水鐵聯運、多式聯運業務亦掀開新的篇章。曹妃甸港是孫中山先生1919年《建國方略》中擬建的“北方大港”港址,素以“渤海灣深槽”聞名于世,2005年底曹妃甸港實現正式通航,依托優良的水域與陸域條件,歷經10余年開發建設,目前曹妃甸港已建泊位92個、設計通過能力5億噸,其中甸頭區2個40萬噸級專業礦石泊位獲批具備40萬噸大型散貨船舶靠泊資格。2017年曹妃甸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億噸,為唐山港整體進列國內沿海港口第三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進一步發揮曹妃甸港深水潛能優勢,曹妃甸港腹地集疏運體系建設不斷提速。2015年底,唐呼鐵路的開通使曹妃甸港實現與內蒙古鐵路網徹底貫通,作為“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曹妃甸港國際物流樞紐作用日益突出,為我國西部地區乃至蒙古國開辟了新的出海通道。唐呼鐵路是繼大秦、朔黃之后國家斥巨資建設的第三條能源大動脈,運能與大秦鐵路等同,終點指向曹妃甸。同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區域城市發展定位及分工不斷明晰,河北省將對秦皇島港進行功能調整,未來3-5年,原大秦線承運至秦皇島港的2億噸煤炭將轉移至曹妃甸港下水外運,大秦線將改為大唐線(大同-唐山),終端為曹妃甸港。屆時,曹妃甸港形成了與唐呼線、大唐線兩條國家能源大動脈相連的鐵路集疏運新格局。與國鐵大動脈建設相呼應,曹妃甸區域鐵路集疏運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曹妃甸港目前通過張唐鐵路、遷曹鐵路與唐呼線、大秦線兩條國家能源大動脈相連,后續隨著唐曹、水曹、漢南等地方鐵路的建成投運,曹妃甸港將成為中國配套鐵路最發達的港口。
著眼于區域發展大勢和諸多優勢資源的集中耦合,曹妃甸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審時度勢提出“西北戰略”,全力打造“一帶一路”的重要交匯點,規劃建設“冀-蒙-新-歐”和“三烏+曹妃甸港”兩大國際物流大通道,并在西部關鍵節點城市先后掛牌成立了包頭、二連浩特、烏蘭察布、石嘴山、阿拉山口等5個內陸港,并于今年3月26日成功開通了“曹妃甸港-烏蘭巴托”首列集裝箱國際列車,為曹妃甸港開展水鐵聯運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測算,以曹妃甸港每年外運的1億噸鐵礦石為例,實現“公轉鐵”可減少每天1.7萬輛重載卡車進出港,可削減85%的能源消耗和92%的污染排放,生態和經濟效益將成為全國示范。曹妃甸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著手對港區鐵路集疏運體系進行了規劃布局,打響了運輸轉型的攻堅戰,于2016年5月開工建設礦石碼頭鐵路專用線工程,2017年3月正式開通,配備兩套火車裝車系統,設計輸送能力達3000萬噸/年。
此外,6月23日在唐山市全面推動曹妃甸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進一步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貿易大港”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到5億噸,煤炭、礦石、原油、LNG、鋼鐵、木材交易量將分別達到3億噸、2億噸、5000萬噸、3000萬噸、5000萬噸、500萬立方米,鐵礦石疏港將全部實現鐵路運輸,未來新增運量將近全部為鐵路和管道運輸,曹妃甸港迎來了“水鐵聯運”運輸模式的革命,這也是對藍天白云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