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算備戰618,近期菜鳥披露的信息仍可以讓外界覺得密集。
比如,為提升消費者體驗和配送效率,菜鳥驛站聯合天貓淘寶推出按需送貨服務;為保障疫情期間商家訂單履約,菜鳥供應鏈提供全國分倉、轉倉服務。更多的信息是關于國際業務:開通每周3班馬來西亞-英國貨運航班,啟用杭州-新加坡中大型包機,升級西法跨境包裹配送系統,推出“跨境無憂”八大舉措……
同樣動作頻頻的,還有科技方面:為申通建設新一代快遞轉運中心,為中國寶武歐冶工業品打造工業品數智物流系統,與浙江電力在數字供應鏈領域達成合作,助力重慶煙草物流數字化轉型……以上這些信息還僅僅是近一兩個月所披露的。
當然,于公眾而言,近期更熟知的是菜鳥馳援各地抗疫保供的動作。5月26日,菜鳥發布2022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綠色物流、應急物流兩大社會責任核心板塊,以及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公平就業等方面的進展。
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菜鳥在西安、香港、天津、沈陽等近10所城市啟動應急物流,配送處理抗疫等應急物資超過1000萬件。 同日,更為業內關注的菜鳥財務業績公布。根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季度及財政年度業績,菜鳥抵銷跨分部交易前全年營收為668億元,同比增長27%。值得注意的是,菜鳥全年外部收入占營業收入69%,主要來自全球物流、國內供應鏈等核心物流能力帶來增長。
熟悉菜鳥的人應該知道,5月于菜鳥而言更具特殊意義——2013年5月28日,菜鳥正式成立。如今9歲的它,無論是社會價值還是商業價值均已顯現,下一步如何走,尤為外界關注。猜測從蛛絲馬跡中萌芽:比如馳援上海抗疫的菜鳥自營車隊,再比如近期阿里巴巴高層的講話。
在稍早前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能夠在不確定的疫情態勢下,確定性地保障供應鏈和物流的穩定和暢通,商業才可能穩定經營,消費情緒和意愿才能更好地恢復。”
在此之前,張勇已數次強調“確定性”,戴珊在近期的演講中也提到,整個大淘系的經營思想,將商品的可履約交付作為前臺調度的重要因素。
“我今年最重要的經營思路,是確定了要將淘寶天貓打造成遠、中、近結合的綜合電商。實現這個目標,庫存系統的全面打通是先決條件,否則就無法保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眾所周知,菜鳥是支撐阿里巴巴數字商業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當電商業務有新變革,物流履約將有怎樣的新思路? 菜鳥又是一家擁有獨立股權架構的公司,并以獨立的數智物流供應商角色,向外部客戶提供著物流服務,在當下的背景下,它又將走向何方?
搞懂這個問題,首先要讀懂時代的變化。
01
與時代共振
一個人的成功,既要看個人努力,也要考慮歷史進程。企業也是如此。
因時而生,因勢而變的菜鳥,一直在與時代共振。
2010年,雙11步入第二年,隨著交易額的飆升,物流開始有了痛感;也是在這一年,淘寶網正式對外宣布 “淘寶大物流計劃”。
2012年11月12日,為尋找解決中國物流問題的路徑,阿里巴巴高層在上海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次年5月,菜鳥正式成立,阿里巴巴牽頭,多方共同參與。 面對行業難題,菜鳥沒有選擇另起爐灶的方式,而是圍繞著“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通過技術賦能、統一標準、加強合作、投入基建等一系列舉措,與物流快遞公司一起提升了物流效率,應對了電商包裹指數級的增長——2013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為92億件,2021年這一數據為1083.0億件。
如今,中國經濟步入了發展新階段,電商、物流也有了新變化。總結起來就是:從高增長到中高速增長,從追求效率到關注質量。
以電商為例,阿里巴巴在國內市場已擁有10億年度活躍消費者,其中淘寶天貓有9億,接近中國網民總數。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到達頂點,戴珊判斷,電商行業已從流量時代轉換為“留量”時代,經營重心從獲取新用戶(流量)調整為留住老用戶(留量)。
平臺也將從緊盯交易過程到聚焦用戶體驗,服務好消費者,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而如業內所知,高增長的快遞行業面臨著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問題,早前快遞企業還陷入同質化競爭和行業內耗的境地。整個物流行業,同樣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
對于當前的問題,《快遞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給出了較為全面的總結:物流產業結構長期不均衡、物流設施與產業融合度不高、物流能力存在結構性過剩、物流數字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報告》指出,如何在后疫情時代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目前的首要課題。 回看過去一個時期,頭部快遞企業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增長極,如快運、航空、供應鏈等等。
同樣菜鳥也給出了自己的選擇,2021年,萬霖對外宣布菜鳥的定位:客戶價值驅動的全球化產業互聯網公司。
面向未來,菜鳥堅持長期主義和產業互聯網戰略,聚焦產業化、全球化和數智化,夯實物流核心能力,驅動高質量增長。
02
菜鳥物流的核心能力
愿景之下,如何著力?
菜鳥形成了面向消費者、商家和物流合作伙伴三類客戶的五大核心服務板塊:全球物流、消費者物流、供應鏈服務、全球地網、物流科技。
1.消費者服務
主要是數字社區生活快遞服務,比如依托遍布中國城鄉的菜鳥驛站與線上數字化產品菜鳥APP,提供最后一公里寄遞、代收、查詢等物流服務。 資料顯示,目前菜鳥驛站已覆蓋200多個城市、3000所高校和3萬多個鄉村。除提供快遞暫存代寄外,像社區驛站還提供團購、洗衣、回收等多元化服務。
這些最后一公里設施,還與城市配送體系結合,增強城市物流的供應鏈韌性和應急保供能力。
在上海保供戰疫中,菜鳥聯合天貓超市開通了網格化銷售和社區集單配送的新模式,將快遞員直送社區+菜鳥驛站交接、代送相結合。
常態下,菜鳥驛站無疑提升了快遞末端的承載能力,不過消費者的需求終歸多樣,雖然其方便了不在家、對隱私高需求的人群,但仍有部分消費者有送貨上門的需求。
為進一步提升物流體驗,菜鳥又在多個物流場景提供了“送貨上門”服務。其中,菜鳥驛站與淘寶、天貓合作推出的增值服務“送貨上門”已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菜鳥的自營配送在為天貓超市提供高品質配送之后,近期也進一步為天貓國際提供了專送服務。
菜鳥的數智技術也為改善消費者收貨體驗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3月31日,菜鳥無人車小蠻驢已累計送達快遞超過1000萬件,保持在無人配送領域的領先性。在鄉村,菜鳥通過建設分撥自動化等設施,進一步縮小了城鄉物流技術之間的差異。
以上舉措,一方面提升消費者體驗,另一方面服務升級也使菜鳥消費者物流服務收入有所增長,同時也加固了阿里巴巴數字商業的護城河——如業內所知,電商物流拼的是物流服務品質,這既是電商巨頭們競爭的關鍵點,也是拼多多、抖音電商等后來者在一步步提升之處。
2.供應鏈服務
菜鳥物流的護城河,不僅體現為消費者體驗,還有面向商家輸出的供應鏈服務。 資料顯示,在國內,菜鳥數智供應鏈為品牌商各垂直行業、制造業工廠提供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而其之所以能夠如此,一大原因在于其遍布全國的倉儲配送設施和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基于此,菜鳥供應鏈通過多種倉網模式和時效組合,為品牌商、分銷商、社區團購商家等,提供B2B、B2C等多層次的倉配一體化服務。菜鳥數智供應鏈也可以通過更精準的預測、更合理的分倉,把貨備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從而減少缺貨、提升銷量、降低成本。疫情期間,菜鳥還通過切倉發貨和轉倉發貨兩種模式,幫助商家正常履約。
對于菜鳥數智供應鏈的能力,曾有報道用“一部手機管好供應鏈”概括。從實踐上看,其也確實為品牌商們帶來了能力的提升。例如,菜鳥與寶潔核心分銷商一商宇潔合作共建數智供應鏈系統,通過大數據聯動預測、多級立體倉配網絡、一站式解決方案和定制化服務,菜鳥讓寶潔雙11訂單在35分鐘內就開始出庫,3個小時就開始送到消費者手上。 高質量的服務,也使菜鳥獲得了市場外部客戶認可。
2022年3月這一季度,菜鳥端到端快消品類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獲得更多商家使用,來自外部商戶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除了快消行業,菜鳥也在大件大電、家裝、重貨和冷鏈物流等垂直行業上提升了專業服務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菜鳥供應鏈服務的不僅是品牌商家,依托“C2M產地倉”,它還提供面向產業帶工廠、中小商家的集約化、定制化倉配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實現物流供應鏈全托管。
早前曾有數據顯示,通過其端到端供應鏈的數智化和全局優化,物流成本可降低25%,物流時效壓縮5小時,綜合成本降低30%。
3.全球物流
高質量的全球供應鏈服務,關鍵在于向商家輸出一整套供應鏈服務能力,降低商家開店難度。
舉個例子,早前有消息稱,Lazada正計劃進入歐洲市場。它為何能在此時醞釀如此動作?一大原因在于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去年11月,菜鳥宣布在比利時開設了首個歐洲物流中心,再配以此前已經具備的7個歐洲本地倉與區域干線,菜鳥國際的物流和倉儲網絡已覆蓋歐洲大部分地區。
對于菜鳥的全球物流能力,國內商家或許感受更加深刻。持續投入全球物流基礎設施和底層能力建設的菜鳥,不僅能夠為中國及全球商家提供國際快遞、國際供應鏈、國際貨運三大領域服務,還幫助商家用“一杯咖啡錢”實現全球Top20城市5日達——既能夠降低物流成本,更能增加國貨的競爭力。
菜鳥是如何做到的?一方面通過智能合單、智能關務等數智技術,另一方面重投自主運營數字物流基礎設施,增強核心環節掌控力。 阿里巴巴早前發布的財報顯示,本財年,菜鳥加大了全球物流服務的能力建設,在始發國攬收、倉儲、清關、干線,和目的國分撥、配送、自提等各個操作環節均加大了建設投入。
截至2022年3月31日,菜鳥已經在韓國、墨西哥等地建成9個全球分揀中心,直接運營300多萬平方米跨境物流倉庫,包括上百萬平的保稅倉和海外倉,每月有240多架包機用于干線運輸,并和全球超過50個港口合作建立智能清關系統,搭建了一張高質量的全球物流網絡。 基于此,本財年,菜鳥國際快遞的“5美元10日達”、“2美元20日達”等服務產品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全年日均處理跨境包裹超過450萬個,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吉隆坡和列日的國際eHubs,于2021年11月正式開始運營,并于2022年3月幾乎滿負荷運行,價值與潛力可見一斑。
4.全球地網
對于菜鳥,以往業內不乏將其視作通過連接、整合資源的平臺物流公司,但從上述介紹中不難看出,菜鳥自身的定位是以客戶價值驅動的全球化產業互聯網公司,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它也對物流產業要素進行了重投入,而且投入的重點是周期長或者現有玩家難以投入的。
對于菜鳥的布局,更合適的描述或許是“輕重結合”: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導向,要輕就做輕,要重就做重。”輕“,意味著它不會與現有玩家搶食,而是攜手共建,既避免重復投放重復建設,也加速了菜鳥自身布局的步伐;“重”,意味著其投入關鍵環節,增強物流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如此,面向市場,菜鳥為商家、廠家、產業提供了物流基礎設施,為跨境電商及中國品牌出海,提供了具有全球服務能力的物流能力;這些長期的物流投入和能力建設,也夯實了阿里巴巴的護城河。
這些物流基礎設施又讓菜鳥帶來了產業集聚效應。菜鳥在哪里建倉、在哪里運營就會迅速成為物流的集散中心。
以菜鳥比利時列日eHub的建成為例,中歐班列延伸至此,國際跨國公司聚集于此,包括比利時列日機場的貨運吞吐量也在它的帶動下大幅提升。再比如菜鳥在國內鄉村地區投建的產地倉,“農產品上行產地倉+鄉村縣域共配+數字化改造+農村電商”綜合解決方案,不僅促進了農產品供應鏈的升級,也吸引了周圍市縣商家發貨及落地,當地農民也有機會成為新型農業“產業工人”。
圍繞著產業聚集,菜鳥也在主動布局。比如菜鳥智谷“數智物流”產業發展計劃,就是在多措并舉,扶持物流科技供應鏈、智慧倉儲、智慧運輸等數智物流產業。
此外,去年6月菜鳥也聯合海南方面共同宣布共建全球數智供應鏈示范區,并在四個方面展開合作:菜鳥將全面參與海南本島、離島免稅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海南全球供應鏈中心建設,支持海南全球貨運網絡升級,并搭建海南自貿港商家服務中心。
5.物流科技
賦能于產業的還有菜鳥的數智科技。
張勇曾表示,技術是菜鳥的核心。菜鳥官網也顯示,其40%以上員工從事技術崗位。至于菜鳥物流科技帶來的改變,快遞或許是最被熟知的觀察窗口。如今已是習以為常的菜鳥電子面單,推動了中國快遞業進入數字化時代。 當然,菜鳥的物流科技也不局限于此。依托于自身的科技能力,菜鳥也走進了產業深處。
農業方面,公開信息顯示,菜鳥成功中標了浙江西塘農業數智化升級項目。菜鳥將在當地建設全流程高度自動化、無人化的現代糧食倉儲系統,打造國內領先的“無人糧倉”,機械臂、AGV機器人、四向穿梭車等自動化設備將悉數出現在倉內。
制造業方面,菜鳥為寶武旗下歐冶工業品打造了工業品供應鏈的數智物流系統(歐貝物流4SP 1.1),使全品類的工業品在倉儲、運輸過程中更高效、更智慧、更安全。此外,菜鳥物流科技部門還通過數字技術幫助重慶市煙草公司物流,開展“數智工商交接”轉型實踐,完成了工商交接、園區調度、倉內分揀、零售商在途送貨等全鏈路的數字化改造,實現高確定性的煙草物流。
菜鳥還持續推動科技出海。在泰國,菜鳥為快遞公司閃電達建成東南亞規模最大的自動化倉儲系統。
03
結語
如今,菜鳥年滿9歲。如果是一個孩子,通過前文的介紹,我們已經大概看清了它當下的模樣。
這是一個將數智技術與物流運營深度融合的形象。它的以往作為、投入,既保持了數字化優勢,又夯實了物流實業。
它所在的時代,也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零售電商既不斷創新,也激烈競爭;技術創新、大國博弈當中,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疫情之下,各方愈發認識到物流供應鏈的價值;雙循環戰略也要求增強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性。即使我們將目光聚集于一個行業、一家企業也能感受到變革的需求:快遞行業面臨著從“以價換量”到價值修復的新格局,正從單一快遞向綜合物流邁進;商家們既有提質增效的需求,疫情之下更有對確定性的期盼。
面對時代變革,菜鳥愈發明了自身的方向——發力產業互聯網,數實融合,為產業升級提供支撐。在這漫漫征途中,菜鳥的物流能力有著一定的行業領先性,這種“領先性”表現為堅定投入物流能力建設和價值創造,深耕物流產業,同時加強物流產業的供應鏈管理,用數智化優勢、前瞻性布局,通過增量創新在差異化領域培養核心物流能力。
菜鳥的打法與價值也已被驗證,外部客戶收入的增長,可以視為證明。 作為一個9歲的“少年”,菜鳥又有著無數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既體現為時間周期——產業互聯網是一項長期主義的事業,也體現為外部推手——行業正經歷從應對業務量增長,到提升服務質量的轉換,“烏卡時代”需求方對確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待到10歲之時,菜鳥物流又將給出怎樣的答案?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