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拿下全國首個城郊大倉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明確指出,消費是最終需求和重要引擎。
為了保障消費,《意見》提出一項任務:在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確保應急狀況下及時就近調運生活物資,切實保障消費品流通不斷。
三個月后,京東物流率先完成,劉強東,又拿下一個全國第一。
7月13日,京東物流宣布,京東物流重慶巴南“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獲重慶市商務委授予的重慶市“中心城區應急物資中轉站”牌匾,成為全國首個落地的城郊大倉基地。
這個大倉,使用面積達8000㎡,最多可存儲2500噸物資,24小時不間斷運作。該倉的服務功能定位也十分精準“平時服務,災時應急”。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保障物資的高效、精確中轉,在各類突發情況下保障中心城區的物資供應。
無獨有偶,在全國首個城郊大倉之后,7月14日,京東物流又在西安拿下全國首個碳中和城郊大倉基地。
接連兩天,拿下兩座城郊大倉,京東物流,又秀了一把肌肉。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更應該關注“城郊大倉”帶來的改變。
在國務院辦公廳的意見中,關于城郊大倉的意義已經說的十分清楚,簡單來說:在危急情況下,離消費者更近的城郊大倉,能保障物資流通。
一切就像劉強東在2018年說的那樣,“在我們國家發生八九次災難的時候,京東的救援物資永遠是第一個到達災區的,我希望京東能為國家、社會和這個時代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年多次登上熱搜的“自殺式”單向物流供應,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自殺式物流”、全國支援、緊急調運的種種行動十分動人,但如何通過日常防備,和常規處理,解決掉物流中的問題,才是一切的關鍵。
這也是城郊大倉誕生的重要原因,而在京東入局首個城郊大倉之后,相信會有更多物流巨頭會跟進這項措施,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
除了承擔社會責任,滿足居民所需之外,城郊大倉建設也揭示了快遞物流發展的新方向:離消費者更近,供應鏈更穩固,服務質量更優質。
劉強東投資千億,穩固核心競爭力
其實明眼人能看到,在城郊大倉建設過程中,京東物流,搶跑了。
在新聞稿的細節中,我們能看到這兩個城郊大倉,均位于京東物流已經建成的“亞洲一號”園區,簡單來說,所謂的全國首個城郊大倉,其實是京東物流現成的業務。
在政策指導和其他巨頭發力建設之前,京東獨特的一體化供應鏈模式,早就將倉庫,建到了城市周邊,所以我們才會說,京東物流搶跑了。
以京東自營模式為例,供應商的貨品生產出來后,會被存儲到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的 43 座 “亞洲一號” 大型智能物流園區,和約 1400 個倉庫,這些倉庫距離消費者很近。
并且通過數智化管理,京東將熱銷和購買頻次較高的產品,放在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從而以較低的價格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種押注供應鏈,押注倉儲的模式,已經成了各大電商公司,乃至普通用戶的共識,但是在15年前就決定這么做的,卻只有京東。
在2007年劉強東決定要自建物流時,沒有多少人支持他,投資人認為京東會被基礎建設海量投資給拖垮。他的目標是融 10 億美元,但最后只拿到了今日資本給的 1000 萬美元。
今日資本徐新在回憶中談到這段往事,直言“老劉頭上有一撮頭發是白的,人家以為是染的,其實是嚇的。”因為如果不是今日資本給了他5次過橋貸款,京東真的就掛掉了。
但事實證明,做一體化供應鏈配送體系的決策是正確的,不僅幫助行動實現電商領域的超越,還逐漸成為京東的核心競爭力。
據此前媒體報道,京東是少數擁有提供一體化供應鏈三大基石的企業,即物理世界的基礎設施、數字世界的科技能力,和豐富的行業洞察。
在這個核心競爭力的幫助下,京東集團才能逆勢而上,7月12日晚,2022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揭曉,京東集團升至第7位,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民營企業。
所以與其說,是京東物流搶跑了,實際上是其他巨頭慢了一步。
城郊大倉,只是龐大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整條供應鏈,是是京東用 15 年時間,組織超 42 萬人,花費上千億元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物流,現在還沒徹底賺到錢。
2021年,京東物流實現營收破1000億的壯舉,背后的營業成本達到了989億元;今年一季度,京東物流實現收入273.5億元,凈虧損為13.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110億元,虧損額大幅降低。但實際上,還沒徹底盈利。
而在徐雷上任之后,今年京東的主要目標,是減虧,削減虧損的項目和業務。
但是對京東物流這個仍在虧損的核心產業,徐雷卻沒有絲毫懈怠,還在大力投入中。
7月13日,在2022京東云峰會上,京東發布了七大數智供應鏈應用場景,數智化技術來提升供應鏈效率。
7月14日,京東智能產業發展和中國物流資產控股有限公司發布聯合公告,京東已完成對中國物流資產的強制性收購,中國物流資產已成為京東產發全資附屬公司。
最近一段時間,京東還把目光,投向了同城物流戰場,進行了一系列圍繞同城全渠道的動作:增持達達股份,成立同城業務部,小時購接入超過400個城市。據媒體報道,在今年京東零售的四大必贏之戰中,有三個都與線下業務相關。
前段時間關于京東入局送外賣的事件,也引起了市場的大討論。
而這一切,都是京東對核心競爭力的維護,面對競爭對手的進攻,京東需要守住護城河。
物流巨頭,集體卷向供應鏈
不只是京東,巨頭們都看到了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
先說順豐,7月14日,鯨靈好家云店與順豐速運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電商SaaS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私域供應鏈智慧發展,實現互惠共贏。
據媒體報道,近日,圓通速遞也被爆出入局社區團購業務,將快遞站點按 “快遞+生鮮”的模式來經營,深入生鮮供應鏈體系。
6月中旬,京東的老對手,菜鳥也宣布正在發力自營物流服務,在今年618,,菜鳥供應鏈宣布正式升級冷鏈服務,與天貓超市聯合推出“化凍包賠”“送貨上門”等多項措施。
隨著市場的變動,“輕資產”“加盟物流”,逐漸成為過去式,如何跟著市場的變化靈活而動,才是明智的選擇。
城郊大倉項目,就象征了新的發展趨勢,離消費者更近,配送速度更快,最重要的是,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也能保障配送鏈條不中斷。
所有的布局,背后實質都是優化物流市場,實現物流配送在各種情況和條件下,都能實現穩定準時的送達。
總體來看,巨頭紛紛布局,國內物流市場還在不斷變化中。無論我們如何研究京東物流的優勢劣勢,都已經無法改變京東物流在供應鏈上的領先地位。
真正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滿足市場和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供應鏈建設的投入
而這一次,請保持對時間的敬畏,供應鏈這件事,持續做十年,才有可能做好。
用劉強東的話來說,“如果京東做物流要十年,那么所有企業追趕上來也都需要十年。”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