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每天的購物基本都是離開不了阿里巴巴旗下的相關APP,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在對電商有著決定性的物流行業,阿里巴巴也在不斷建設和完善物流網絡。下面小編將梳理阿里巴巴物流業務的發展與布局。
2012 年上半年淘寶日包裹量已超過 1200 萬,雙十一更是單日產生包裹 7200 萬單。 2014 年,天貓淘寶產生的包裹占中國快遞市場份額達到 65%。雙十一購物節的超大量訂單給快遞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當時包裹數量已經遠遠超出快遞公司們的處理能力。這就導致2012 年雙十一多地快遞嚴重爆倉,然后快遞投訴量急劇上升。基于當時的現實情況,阿里巴巴就準備做自己的物流。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2012年阿里最終選擇打造一套「工具」,將整個物流領域加入到這個「工具」中,通過「工具」提升流通效率。而這套工具,就是菜鳥網絡。
2013 年 5 月,阿里聯合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組建了一個新物流公司「菜鳥網絡」,并啟動了「中國智能骨干網」項目,目標是在 8-10 年建立一個日均 300 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絡。5 個月后,阿里將阿里巴巴物流事業部與菜鳥網絡進行合并。此次整合是阿里集團加大在物流方面的投入、推進大物流戰略的重要一步。
據悉,阿里巴巴內部在倉儲物流領域有「天網」和「地網」之分。菜鳥網絡被稱為「地網」,主要內容包括網絡運營,包括拿地、建倉、搭建合作團隊。而與之相對應的「天網」則是在大數據支撐下,訂單、物流數據以及在此數據基礎上形成的產品。菜鳥與阿里巴巴物流事業部合并即意味著「天網」與「地網」合并,實現利用大數據提升物流效率——在基礎層面實現智能化改造;利用智能技術和物流企業合作,實現智能單面、智能分揀機器人、自動化倉儲、智能倉儲、智能配送等物流行業較為前沿的技術,布局面向新零售、全球化的物流網絡。
當然這套「工具」只是方法論,想要驅動物流公司協同發展,阿里選擇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加強自身的話語權。當前,阿里已經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捕獲了「三通一達」。截止到 2020 年 5 月 13 日,阿里已經成為百世物流的最大股東,擁有 46.2% 的投票權;是申通快遞的第一大股東,擁有 45.59% 股份;是中通快遞的第二大股東,持股為 8.7%,擁有 2.6% 的投票權;韻達快遞的第七大股東,持股 2%。此外,在即時配送、倉儲和物流領域,阿里也有相應的投資,至今共計參與投資了 27 家公司。不僅包括日日順、快狗速運等物流企業,阿里也參與投資了卡行天下等物流數據服務企業,同時阿里也在即時配送領域收編了快狗打車、速遞易等企業。此外,隨著菜鳥的發展,阿里也將目光伸向了海外,參與投資了包括 XpressBees 等海外物流企業。
至今,阿里以「菜鳥」來控制「快遞」,在收編了國內主要的快遞企業后,正逐漸加強自己「神經中樞」的作用。
縱觀阿里物流業務的發展可以發現,阿里發展物流業務的核心是建立工具,幫助物流行業“提升效率”,阿里始終致力于做基礎建設——幫助整個產業鏈條來提升效率。正如馬云曾經講述的概念:這張網是菜鳥建的,但是它屬于所有的物流企業。菜鳥既要自己飛,也要讓所有物流公司在菜鳥上面飛起來。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