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以“新網絡·新平臺·新風向”為主題的航空貨運高峰論壇暨航空貨運網2018戰略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在我們的一般意識中,航空貨運應是物流行業中比較“高大上”的一部分,這里有動輒成百萬上千萬的飛機做工具,有一夜數千公里的運輸效率,但拋開這些光鮮的外表,航空貨運同樣面臨著與其他物流市場相似的問題。
從近年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自2012年至今,我國的航空貨運一直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2017年航空貨運周轉量更達到243.5億噸公里,同比增長約9.5%。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航空貨代企業的快速拓展,據統計截止目前我國貨運代理企業已超過3000家,但即便數目龐大,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企業卻各自歡喜、各自憂愁,多數企業的規模較小,且缺乏統一規范,更未曾出現真正具備影響力的貨代企業。
企業三千家 仍是一盤散沙
“小、散”的特點不僅意味著航空貨代市場不易監管,還讓這一市場存在著諸多一時難以撫平的痛點。
①各自為營,信息難通。前文我們已經說過,3000家現存的航空貨代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在實際運營中他們通常采用區域化運營模式,且信息化程度低。
如此,他們便缺乏對貨物信息進行一站式管理的能力,無法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更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②被動生存,平臺難成。航空貨代企業在市場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他們的貨源渠道相對單一,線下業務推廣也無法大規模覆蓋。
分散化的經營狀態下,在航空貨代市場建立起如同公路貨運的平臺也成了一大難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發言中談到,當下互聯網發展迅速,航空物流行業若能更早擁抱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提高自身運營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就能獲得未來。
合作聚力 航空貨運由此轉型
在此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航空貨代企業開始謀求轉型升級,提升自身效率與服務水平。這里我們就必須要看剛剛發布2018戰略的航空貨運網。
創始于2013年的航空貨運網,是一個處在快速成長期,并致力于構建航空物流“快樂解決方案”的眾創平臺。
而所謂的“快樂解決方案”就是以IOT(物聯網)技術為基礎,通過充分整合行業資源、提升行業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為客戶和從業者帶去更為高效、便捷、愉悅的航空物流新體驗。
航空貨運網聯合創始人沈敏蓉在回憶自己一路致力航空物流事業的經歷時表示,堅持夢想最為重要,而航空貨代市場在危機襲來的當下,“團結”已成為必由之路。
2016年,沈敏蓉召集全國貨代企業共同探討航空物流發展,而當中21位參會企業代表最終決定與航空貨運網一同構建專屬航空物流的線上平臺,如今航空貨運網已經擁有貨代及其他非貨代股東超過30家。
當然,航空貨運網不單單只是為貨代企業建立平臺,而是構建起陸運、空運相結合的多維度貨運發展體系,自然對航空貨運行業的發展也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①建立航空貨運行業規范,制定產品及價格標準,客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服務于產品;
②改善散亂局面,穩定貨源,以集約化模式幫助航空貨運“降本增效”;
③將航空貨運市場細分化,通過打造更為個性化的服務,一方面改善客戶體驗,另一方面提升企業自身效益;
④打造品牌效應,提高企業的行業影響力,并在此之上逐步擴大服務網絡,致力“一網通全球”。
航空貨運網CEO、總經理肖斌在介紹企業發展規劃時表示,航空貨運網既不是簡單的交易平臺,也不是航空物流界的“車貨匹配平臺”,更不會追求靠“燒錢”贏得發展的策略。
下一步,航空貨運網將全力整合現有資源,促進航空貨運集約化發展,而由此產生的利潤則會由全體合作伙伴共同分享。
如果說航空貨運高峰論壇戳中了一個又一個航空貨運發展的痛點,那么航空貨運網2018戰略的發布就給出了解決這些痛點的方向與希望,之所以沒有將其定義為“解決方案”是因為當下的發展仍舊面臨諸多挑戰。
(未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加盟商將為構建規范的航空貨運市場協同合作 吳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