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增運大勢所趨 煤炭鐵路運量增幅明顯
一般來說,每年的6-7月份是煤炭消費高峰期,尤其是今年,高溫天氣提前來臨,在迎峰度夏煤炭結構性保供政策引導下,大秦、蒙冀等主要煤運通道的發運量繼續大幅增長。
今年4月份,大秦鐵路受春季集中修影響,運量出現大幅下滑,而進入5月后,大秦鐵路運量得到恢復性增長,鐵路運輸效率大幅提升,運量不斷創出新高,單日運量一度向上突破136萬噸。5-6月份,大秦鐵路發運煤炭7916.64萬噸,環比增長11.03%,日均運量達到130萬噸,接近滿負荷水平。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6月份,大秦線完成煤炭運輸量3884萬噸,同比增長8.64%;2018年1-6月,大秦線累計完成煤炭運輸量22533萬噸,同比增長7.28%。
大秦線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重載煤炭運輸專用鐵路,是“西煤東調”和“北煤南運”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在新增運煤通道蒙冀、瓦日線的情況下,大秦鐵路運煤優勢依然明顯。
大秦鐵路是連接主要煤炭產地晉北、蒙西和環渤海港口之間的距離最近的運煤大通道,擁有較低的綜合物流成本。該鐵路由太原鐵路局負責調度管理,運輸高效快捷,萬噸和2萬噸大列煤車在環渤海港口和煤炭基地之間周而復始的運行,車皮之間的勾頭可以自動旋轉,接卸時不需要摘勾解體,具有煤炭周轉快、裝載能力大的優勢。
該鐵路主要配套港口-秦皇島港最大運輸能力2.5億噸,京唐三港運輸能力1.115億噸,曹妃甸港(國投曹妃甸、曹妃甸煤二期、華能曹妃甸)設計能力達2億噸,略微寬松的下水能力為大秦鐵路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利條件。
今年以來,受“公轉鐵”運輸模式的調整,鐵路成為了煤炭集港的主要運輸方式,大秦線貨源充足,運量大幅提升,基本上滿負荷運載,各支線也基本處于飽和狀態,運量持續增加。按照當前的運量來看,預計全年大秦線運量有望突破4.5億噸,追平2014年的運量記錄。
在大秦線飽和的背景下,蒙冀鐵路的運能開始被挖掘。該鐵路自開通以來,受運輸組織磨合等多方因素制約,2億噸設計運輸能力尚未完全發揮。
2016年底,蒙冀線張唐段電氣化改造結束,全線可發運萬噸大列,發運量具備大幅上升基礎。隨后,曹妃甸北站至曹西站單線改造工程完工,曹妃甸港區可雙線同行,通行能力將從原來的8000萬噸提升至16000萬噸,可大幅提升車輛周轉效率,為蒙冀線增量消除了運輸“瓶頸”。
今年,在我國經濟運行良好,用電量不斷增加的推動下,南方沿海、沿江地區煤炭需求保持旺盛態勢,在大秦線運量飽和狀態下,部分蒙煤、陜煤貨源,將改至蒙冀鐵路發運到曹妃甸港,蒙冀線開始增加煤炭運量。
從4月份開始,蒙冀線煤炭發運到港口的煤車開始穩步上升,到了5月份,開始接入萬噸大列。從目前形勢看,大列接入已經逐漸取代小列。據悉,集張線客車已經調走,預計2018年蒙冀線可以增加2700萬噸煤炭運力,今年將達到7700萬噸。
數據顯示,從5月19日起,蒙冀鐵路開啟大列接入常態化運輸模式,運量不斷向上攀升,當前單日運量穩定在24大列左右,約20萬噸/日。蒙冀鐵路運量的大幅提升,對曹妃甸港的貨源補給作用正逐步顯現。
2017年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21.55億噸,同比增加13.3%。2018年國家計劃增加1.5-2億噸的鐵路運力,大部分落實在西煤東運的沿線,新增運力的任務分配大致如下:大秦線2000萬噸、蒙冀線3000萬噸、神朔-朔黃線2000萬噸、瓦日線3000萬噸。
有關消息稱,目前僅蒙冀線基本可以完成新增任務,大秦線能完成一定比例新增任務,瓦日線由于綜合運輸成本偏高增量幾乎無法完成,神朔-朔黃線也難有計劃增量。
從2017年煤炭中長期產運需三方鐵路運輸互保協議以來,鐵路運力資源就優先保障長協煤的發運,主要鐵路線長協發運量基本在70%以上,達到90%比例的也不在少數。
2018年,鐵路方面將進一步挖掘運輸潛力,優化運力調度,重點向煤炭中長期合同資源傾斜,增加市場有效供給。5月18日,國家有關部門提出調控措施,國家發改委、鐵路總公司將新增2-3億噸三方電煤中長期合同。預計,2018年,長協運量比例仍有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