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航運物流市場不確定性提升。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表示,本港物流業勢將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其中以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等相關物流公司影響最大,他又留意到近日中美航線的航班已有減少。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回應大公報查詢時表示,首批徵稅產品對港海運業影響不大,而空運則有些微影響,他憂慮隨後徵稅的產品會牽涉到日常用品,吁業界要有心理準備“應戰”。
鍾鴻興提及,香港物流業界過去數十年的競爭優勢已逐漸減退,貿易戰開打,更令本港航運、物流業界雪上加霜。他認為,難以估計未來會減少的航班數量,一旦削減航班,將令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優勢再度下滑。
需結合科技覓出路
問到近期航班變動,易志明說,班輪公司不時會根據貨物情況對航班進行調整,強調貿易戰對本港航班變動暫時無直接影響。至於貿易戰對港航運業的影響,他指出,目前首輪徵稅產品以高科技制品為主,對海運業影響不大。另因暫不知下一階段的徵稅產品類別,故難以估計最差的情況,需再視乎未來具體情況而定。
面對本港航運物流業漸漸失去的優勢,鍾鴻興直言:“香港物流業界實在要反思,亦要自己有一番作為,扭轉劣勢。”他認為,物流業可結合創新科技,發展無人倉庫、電子通關平臺、跨境電子鎖等;另可拓展物流金融,助物流項目融資或推動物流企業上市,跳出過去依賴傳統銀行和企業自有資金的情況。
香港物流商會昨日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和國際供應鏈聯盟,共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物流科技策略聯盟簽約儀式。鍾鴻興表示,期望本港物流業界能夠升級轉型,與創新科技的機構結盟,運用人工智能、食品安全全球追蹤技術、大數據和區塊鏈等,增強香港物流業的競爭力,推動創新物流科技應用。
易志明說,粵港澳大灣區內存在“一國兩制”及三個不同關稅區的挑戰,導致物流供應鏈因制度不同而令配送有所延誤,倘若能通過物流科技做到無縫跨境運輸、提高區內物流供應鏈的效率,將有助區內物流業發展,創造更多商機。
利用區塊鏈提升效率
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會長王俊文稱,物流業應用區塊鏈技術,可做到即時追溯且提升供應鏈效率,“每節省1%至2%的時間和成本,就能提升30%至40%的凈利潤”。
鍾鴻興期望通過該聯盟,可達到“兩減兩增加”,即減少成本及到貨時間,同時增加效益及競爭力。他又預告,今年第四季,商會計劃夥拍國際供應鏈聯盟舉辦大灣區物流業科技論壇和交流考察團。
廠商研遷離內地不利港運輸業
香港貨柜車主聯會舉行40周年會慶,主席林海達表示,近日中美貿易糾紛陰晴不定,不少廠商正研究將生產線暫時或部分搬離內地,一旦落實,將對行業造成嚴重不利影響。他在致辭時稱,目前香港貨柜陸路運輸行業仍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期望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政策所帶來的跨國和跨境貿易活動,本港貨柜運輸業也能分一杯羹。
林海達引述個別付貨人表示,貿易戰開打帶來嚴重影響,不少廠商選擇躲避,正考慮將部分生產線遷往東南亞地區。他直言:“若廠商搬離內地,貨柜車生意一定會受到影響。”惟他暫難料具體影響,因目前不確定因素仍有很多。
香港貨柜陸路運輸行業正面臨多個困難,林海達指出,業內人手短缺,司機高齡化情況非常嚴重,至於香港航運中心的定位也未見明朗,面對內地其他港口的競爭,貨柜運輸業的貨源和生意規模均受到直接影響。此外,全球電商日趨成熟,少量而多樣化的配送也不利貨柜業現有的發展模式。
冀帶路灣區迎新機遇
“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林海達表示,有關戰略將對港經濟帶來重大推動力,前者能帶來跨國貿易活動,後者亦能促進灣區城市群內的貿易發展。至於港珠澳大橋等其他大型基建的落成,亦會進一步提升貨柜運輸業的便利,令穿梭各地的交通時間減少,同時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
東盟專項基金提前下月推助港企分散風險
為了協助出口商應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香港工業總會與多間商會,昨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和工貿署署長甄美薇會面,研究如何進一步協助受影響企業。工總主席郭振華透露,工貿署“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下的東盟計劃,原計劃十月推出,擬提早至八月,盡早協助企業進一步拓展東盟市場,分散業務風險。
郭振華又表示,自中美貿易戰醞釀階段,工總樂見政府反應迅速,諮詢業界後適時推出支援港商的措施,而政府承諾繼續與工商界保持緊密聯系,留意事態發展,并且會盡力回應業界需要。他透露,工貿署已成立服務熱線,就中美貿易戰為業界提供一站式資訊。信保局已推出特別支援措施,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亦會舉行相關講座,盡力透過保險服務為業界減低貿易風險。另外,貿發局亦將於本月十八日舉行講座,提供中美貿易戰相關法律資訊和支援。
廖群:港金融市場信心受影響
中美爆發貿易戰,令人擔心對中國經濟及出口造成影響,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占整體20%,而出口亦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兩成,惟現時美國只是向進口自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開徵關稅,影響料有限。廖群又說,香港是中美貿易的轉口港,而貿易戰均是針對高科技產品,因此對香港出口及經濟影響有限,但或會影響金融及股市的信心。
另外,該行發布最新一季信銀國際跨境銀行需求指數,今年三季度指數錄值56.3,按季跌0.6百分點,主因為中美貿易沖突急劇升溫,以及人民幣轉升為貶,令內地企業與個人“走出去”的信心受到負面影響,整體跨境銀行需求出現回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