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資訊 > 新聞資訊 > 物流頭條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對標國際先進港口 廣州港持續發力建世界級樞紐港

    “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是廣州市‘三大樞紐’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廣州港將對標國際先進港口,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發揮先行作用,推動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廣州港全面開放新格局。”7月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踐行走前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廣州港務局副局長袁越向媒體介紹道。
  2017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9億噸,同比增長8.4%;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037萬標箱,同比增長8.2%。廣州港完成商品汽車吞吐量111萬輛,同比增長28.6%,完成平行進口整車到港1.4萬輛,南沙成為全國平行進口汽車第二大口岸。國際郵輪母港開啟新紀元,2017年完成40萬人次,保持全國第三。
   今年以來,廣州港港口生產勢頭良好,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實現9%以上的增長,港口生產增幅在沿海港口中保持前列。
  建設航運要素功能集聚區
  據介紹,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建成貨物申報、運輸工具申報、國際會展、跨境電子商務等16大業務功能,覆蓋海關、邊檢、海事、港務等21個部門業務,廣泛服務各類型國際貿易企業。在監管機制、覆蓋范圍、口岸“三互”、進出口流程全面監管等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廣州的航運要素集聚效應明顯。”袁越表示,全球規模最大的散貨運輸船隊、亞洲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船隊的華南區域總部落戶廣州;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掛牌上市;成立了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泛珠三角國際航運創新研究院、廣州安特衛普港口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廣東航運人才市場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研究院等機構;設立了廣州南沙航運產業基金,發布了珠江航運運價指數,與世界最大航運經紀公司克拉克森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港航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下一步,廣州也將積極打造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產業集聚程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航運要素功能集聚區。將發展國際郵輪產業,積極開辟郵輪航線;拓展船舶產業鏈,發展臨港船舶產業;完善珠江航運指數體系,構建航運服務共享平臺體系;鼓勵發展航運創新產業;發展航運法律服務,打造國內一流的國際海事司法基地和航運仲裁中心。
 全球運輸網絡不斷優化
  袁越介紹說,2015—2017年三年間,廣州港累計新增國際班輪航線39條,2018年已新增外貿班輪航線5條。
  截至2018年5月底,廣州港共開通集裝箱航線202條,其中外貿航線96條。馬士基、地中海、法國達飛等全球主要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和開辟航線;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安通控股、中谷海運集團等大型航運企業在廣州南沙也注冊了區域公司或分公司。廣州港成為我國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港,非洲、地中海航線核心樞紐港。
  同時,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一期順利完工,南沙港區三期6個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建成投產,為港航經濟體系基礎設施增添動能。
  廣州港下屬的公共駁船運輸平臺——廣州港“穿梭巴士”共開通駁船支線60條。依托“穿梭巴士”支線網絡,廣州港在肇慶、江門、梧州等地試點推廣“WGO水閘”模式,運輸經濟性和環保性更為突出。
  廣州港下一步將加快樞紐港網絡建設,積極拓展外貿班輪航線,重點開辟歐美航線,提升廣州港集裝箱樞紐港地位;加快港口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內陸港功能,推動多式聯運建設。優化公水、海空等多式聯運網絡。創新航運跨境電商,建設國際汽車物流中心和糧食中轉分撥基地,發展冷鏈物流。
  打造廣州港全面開放新格局
  目前,廣州港已與世界42個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合作關系。2017年5月,成功獲得2019年(第31屆)世界港口大會舉辦權,廣州成為繼上海之后中國第二個舉辦這一國際港口盛會的城市。廣州港首創國際港航發展高級研修班,舉辦友好港定制培訓班,為來自俄羅斯、印尼等國家的學員提供培訓服務。計劃自今年開始,面向絲路沿線港口城市和友好港開展國際港航人才培訓,以政府扶持資金吸引國外學員參加,打造絲路港口國際港航人才培訓基地。
  “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協同發展。”袁越表示,廣州港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推進港口大型化、深水化、專業化碼頭建設,并通過加強規劃對接、產業協同,更好地服務于粵港澳。秉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南沙港區四期建設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并同步提升散雜貨碼頭自動化水平。同時按照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廣州港為龍頭,加快推進珠江口內和珠江西岸港口資源整合,建設廣州世界級樞紐港區。以港口資源整合為契機,帶動區域經濟協調、融合發展,助力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目標。
  未來,廣州港將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推動綠色港口和低碳航運建設。落實《廣州港航綠色公約》,推動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推進碼頭岸電設施建設以及港口機械設備節能減排改造,加強港口大氣污染防治。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港口物流業務的融合滲透,圍繞打造廣州國際航運物流樞紐智慧港口運營智能化、物流供應鏈協同化、業態創新開放化等三大核心應用,構建廣州港智慧港口組織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