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郵政局對2018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通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累計完成5528.1億元,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3741億元。
中新經緯客戶端通過查閱國家郵政局的往期通報發現,以上兩項數據在2017年同期的數字分別為4297.6億元、3060.3億元。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同比漲幅分別為28.6%、22.2%。
另外,郵政寄遞服務在2018年上半年的業務收入為195.5億元,而同期情況下,快遞服務的業務收入則高達2745億元。
在發展勢頭穩健的快遞業務領域,同城業務量、異地業務量、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的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國際/港澳臺業務量完成5.2億件,同比分別增長超出40%,這項數據非常引人注目。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今年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稱:“我國快遞業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他還表示,要瞄準國際標準,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不斷增強適應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時隔半年,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的大幅增長,與馬軍勝在年初時所提“瞄準國際標準”遙相呼應了。
郵政業務、快遞業務服務質量的提升在申訴率的下降上也有所體現。通報顯示,上半年郵政業消費者申訴總量為70.6萬件,其中有效申訴為12.5萬 件,占申訴總量的17.7%,同比下降14.5%。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持續下降。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有效申訴率為百萬分之6.6,同比減少3.9。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也重點提到了科技創新對郵政快遞行業的驅動力。“上半年,科技創新對提升行業運營效率的貢獻加大,運營模式和產品創新加速涌入收寄、運輸、分揀、末端服務各環節。自動分揀系統、分揀機器人、無人倉逐漸規模應用。”
在對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通報點出了順豐的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菜鳥的智能快遞塔、菜鳥小盒,以及京東的太陽能智慧配送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