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際鐵路催生高鐵中國標準
京津城際鐵路首創了高鐵運營調度、不同速度等級動車組共線運行控制、高速移動語音和數據通信技術,以及通信、信號、信息化技術體系,解決了高速度、高密度運營下的總體設計、接口管理、調度指揮等關鍵技術難題。在行車規章制度、設備修程修制、線路施工養護、安全技防物防人防體系、高鐵技術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創造性地摸索和積累了一系列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催生了高速鐵路“中國標準”。
10年來,京津城際旅客運量快速增長。京津城際鐵路自2008年8月1日開通運營以來,旅客發送量逐年遞增,2009年發送旅客1456萬人次;2012年發送旅客2278萬人次;2018年上半年發送旅客1486.2萬人次,日均運送旅客8.2萬人次,遠超2008年日均運送旅客4.9萬人次。
京津城際的開通,不斷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京津城際鐵路以“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的運輸組織模式,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快捷、安全、方便、舒適的旅客運輸服務,30多分鐘的運行時間,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節約了旅行時間,產生了巨大的時間價值,深刻改變了兩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觀念。北京工作、天津居住的“雙城”生活,成為很多青年人的首選。10年來,生長起了武清這座“高鐵拉來的新城”。10年來,武清站共計發送旅客1218.5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由2008年的366人次,增加至目前的日均1萬余人次;經停列車也由8對增至現在的23對,單日最高發送量為1.6萬人次。該地區2007年生產總值165億元,2017年增加至1161億元。
以京津城際鐵路為發端,京滬、京廣、津秦、津保、石濟等高鐵連網成片,形成半小時至1小時“高鐵經濟圈”,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運輸保障。
此外,京津城際鐵路以運行安全、速度快、運能大、節能省地、減排高效等優勢,推動了交通運輸方式的深刻變革,發揮了先行官作用。10年來,京津城際累計運送旅客2.5億人次。相當于減少6250萬輛小汽車(4人1車),每天減少17100余輛汽車在京津間穿行。以一輛小轎車百公里油耗10升計算,行駛100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為27千克,10年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8.5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城際開通運營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考察,對建設和運營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外國政要到訪中國,乘坐京津城際、感受中國速度,也成為“必備”項目。10年來,先后有來自60多個國家、300余名政要,各類國際組織200余批次、5000多人考察體驗。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10年來,為服務北京奧運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高鐵領跑世界提供了技術積累和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