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消息,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上午8時,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300億件,比2019年達到300億件提前了99天,比2022年提前了18天。數據顯示,當前快遞業日均攬收和投遞包裹量均超3億件,在方便消費、服務民生和拉動經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據悉,今年以來,快遞進村換擋升級,不斷下沉服務網絡,讓越來越多的農特產品銷往全國,讓時尚新穎的消費品走進農民家中,既促進了農村消費,也提高了消費品質,成為縮小城鄉差距、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力舉措。
同時,隨著制造業產能快速釋放,快遞企業抓住機遇,積極打造入廠物流、倉配一體化、訂單末端配送、區域性供應鏈服務、嵌入式電子商務等進廠模式。在浙江杭州,快遞企業建設了數字化智能云倉,為九陽集團旗下的豆漿機、電飯煲、空氣炸鍋、凈水器等提供存儲、拉單、打包、運輸、配送等一體化服務。在湖南長沙,快遞企業以資本為紐帶與可孚醫療開展深度合作,共建了前置集包倉,安裝了自動化設備,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此外,快遞企業重金投入運力升級。近日,郵政集團簽訂9架全貨機購置協議,增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RCEP東南亞地區自主航空運能;圓通第10架B757全貨機入列,投入到國際新航線;順豐全貨機執飛“鄂州花湖—比利時列日”國際貨運航線,為中歐經貿搭建一條安全、高效的航空物流通道。2月中旬以來,快遞企業加快構建快遞出海新通道,提升在國際快遞物流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
此前,國家郵政局3月18日公布的2023年2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顯示,1-2月,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10.0億件,同比增長3.0%。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64.0億件,同比增長4.6%;郵政集團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45.9億件,同比下降2.3%。
1-2月,同城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1億件,同比下降8.0%;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143.0億件,同比增長5.6%;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4.0億件,同比增長35.7%。
從收入層面來看,1-2月,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2269.2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617.2億元,同比增長2.7%;郵政集團寄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4.6億元,同比下降9.5%。
分地區來看,1-2月,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6.0%、16.1%和7.9%,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5.9%、14.2%和9.9%。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1.7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0.7個百分點。
本文來源于電商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