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線運輸企業與同城貨運企業之間業務相互滲透與4年前快遞快運業務相互滲透何其相似!
近日,滿幫集團宣布完成約1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并以“運滿滿”為品牌大舉進軍同城貨運市場。這是2020年繼滴滴推出“滴滴貨運”業務后,又一“大玩家”殺入同城貨運這一垂直領域。
運滿滿來了
據悉,資金將重點投入到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夯實和提升智能匹配系統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進一步延展公路干線市場的服務范圍,全面進軍同城貨運領域,為用戶提供門到門、一站式的貨運服務。
這個專注于干線長途貨運領域的大企業終于還是把業務觸角伸進了同城貨運領域,與滴滴貨運、貨拉拉、快夠打車等同城貨運領域企業展開正面較量。
眾所周知,滿幫集團是國內知名智能運力平臺,一直在干線長途貨運領域發展。其通過高效連接貨車司機及貨主雙端用戶——滿幫通過大數據的智能推薦幫助雙方快速完成運輸交易,提高運輸效率,減少交易成本,降低貨車空駛率,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和人才資源,搭建起了一張覆蓋全國的貨運網絡。憑借如此優勢,滿幫吸引了大批的司機與貨主進入平臺。據了解,截至目前,滿幫平臺認證司機超過1000萬,認證貨主超過500萬。
勝算幾何?
除了積累了大量的司機與貨主,滿幫在資本方面的表現也相當出色。滿幫集團由江蘇運滿滿和貴州貨車幫合并而成,均是車貨匹配行業的獨角獸。合并之前兩家平臺都已經完成多輪融資。
如運滿滿基本上是自成立后每年都有1-2筆巨額融資到賬——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3月,運滿滿獲A輪500萬美金融資;2015年5月,獲得B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同年8月,獲得C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2016年6月,獲知名險資領投5000萬美元C2輪融資,同年12月,獲得D1輪1.1億美金;2017年完成了合并前最后一輪D3輪1.2億美元融資……貨車幫絲毫也不遜色,同樣備受資本青睞:2015年3月,完成A輪數億元融資,同年8月完成A+輪數億元融資;2016年4月,完成A++輪數億元融資,同年12月完成B1輪融資,金額達1.15億美元;2017年5月,貨車幫完成B2輪融資,金額達1.56億美元,同年8月貨車幫完成B3輪融資,金額達5600萬美元。
2017年11月,運滿滿與貨車幫戰略合并,滿幫集團正式成立。成立后不到半年,2018年4月其便獲得19億美元融資。此后,滿幫開始變得異常低調,從上一輪融資到如今的兩年多的時間里,沒有大的融資消息。當時,業內普遍認為其在為接下來的啟動IPO做準備,同時業內也多次傳出滿幫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
而有意思的是,在近日的這一輪融資消息發布后,滿幫集團副總裁苗天冶在朋友圈透露,這是滿幫“最后一輪融資”。這句話透露的信息讓業內人士充滿想象,而更多人則愿意理解為這是滿幫IPO前的最后一輪融資。其實,在10月份在參加滿幫舉辦的司機節之際,就有媒體向滿幫高層核實是否上市的消息,雖沒有得到肯定答復,但滿幫方面也并沒有否認這一消息,只是一再強調,一旦有最新消息會及時告知。
而且不管是干線長途貨運,還是同城貨運,都是以平臺為基點,考究平臺響應速度,因此并沒有絕對性的技術壁壘和過高的準入門檻。有司機、有貨主、有資本、有技術,基于這樣的優勢,滿幫此時將業務延伸至同城貨運領域似乎順理成章,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業務版圖,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貨運服務,還可以打開C 端市場,提升用戶規模和GMV。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城貨運市場已經有貨拉拉、快夠打車等巨頭,今年又增加一個“財大氣粗”的滴滴貨運,這些企業已通過瘋狂的補貼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還在通過大額的補貼穩住以及擴大市場份額,如滴滴貨運不斷開城,貨拉拉拉貨節1億補貼提振城市貨運行業等。此時,滿幫打出“運滿滿”的品牌,并帶著17億美元進入同城貨運,不管成效如何,總之這個領域又免不了一輪補貼“燒錢”大戰——新入局者要通過補貼強行“攻進”市場,搶占市場份額,已在局中的企業要通過更優惠的策略“守住”市場份額,不被搶走,同時還要“玩”出花樣——今年上半年貨拉拉與滴滴貨運展開幾場“補貼”大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實,不管是“攻”還是“守”,壓力都挺大的。在如此大戰之下,誰的家底更厚、燒錢能力更強或將成為決定這場同城貨運戰役勝負的關鍵。
跨界大戰 業務在相互滲透
跳出滿幫這一輪融資來看干線長途貨運企業與同城貨運企業的業務發展。如今是,專注于干線長途貨運的滿幫把業務觸角伸進了同城貨運領域。其實,基于自身發展需要,以及業務擴圍,同城貨運領域的企業也沒有閑著,也將觸角伸進了干線長途貨運領域。
以貨拉拉為例,其今年已經相繼布局干線運輸與零擔貨運市場——在貨拉拉官網可以看到,官網首頁看到一個“發物流”的零擔物流產品頁面,其宣傳口號也從原本熟悉的“拉貨、搬家”,換成了“拉貨、搬家、發整車”。為此,貨拉拉在平臺擴張了車型,重點招募9米6等大型貨車司機入駐,并且打出了15公里內5米2貨車起步價220元這樣一個價格,在運費端給出了有競爭力的價格。于此,也反映出貨拉拉想要突破城市配送、經濟圈等范圍,進而從現有的網絡、運力、客戶群體中尋找更深層次的業務拓展場景。當然,貨拉拉此舉也無疑是對滿幫進行宣戰。目前,貨拉拉跨城大貨車業務已開通5.2米、6.8米、7.6米、9.6米四種車型,覆蓋城市已達74座。據悉,截至2020年7月,貨拉拉業務范圍已覆蓋352座中國大陸城市,中國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海外21座城市,全平臺(中國及海外)月活司機48萬,月活用戶達600萬。
也就在貨拉拉擴圍之際,滿幫也動手布局從干線整車貨運跨入同城貨運市場,與貨拉拉開展多維度的競爭,一時間火藥味十足。曾經看似不同領域的企業們基于自身資本、運力、貨主、布局等優勢開始跨界,業務上開始不斷滲透,指不定接下來滴滴貨運在穩定同城市場后也會將觸角伸進干線零擔。一場跨界之戰,在所難免。
這一幕與幾年前快遞快運企業相互跨界,業務相互滲透,何其相似!大家都雄心勃勃滴帶著巨資入場,開始二次創業——如安能物流跨界快遞;德邦轉型大件快遞;順豐快遞布局快運;中通快遞跨界起網中通快運……然而在經過這幾年殘酷競爭中,這些跨界競爭也都基本也就分出成敗了。有的跨界業務導致資金鏈緊張甚至斷鏈,累及主業,如安能物流的快遞業務累及快運業務,最終也只能“壯士斷腕”地全面砍掉,全面聚焦主業;也有的跨界業務成為企業的一大主營產品,如順豐的快運業務兩張網,如今都成為順豐控股的一大贏利點。
可見,在物流領域的競爭,企業變大變強、業務擴圍往往都是殊途同歸。但值得一體的是,滿幫已在物流信息撮合、交易的數字化、標準化以及相關的履約保障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在今年實現了盈利。基于這樣的背景下的擴張,無論企業市場擴圍,還是行業發展,或是一種良性循環。
當然,巨頭之間的較量往往會伴隨著整合兼并的戲碼。只是在公路貨運平臺間的這場混戰中,誰會成為整合者,誰會成為被兼并者,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