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國際港口信息互聯共享,拓展多式聯運信息互聯應用,升級無車承運人監測系統……上半年,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簡稱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運輸結構調整、物流業“降本增效”,深化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打開港口信息互聯新局面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沿線各國和各區域的交流合作不斷增多,港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擴大國際港口信息互聯共享有利于建立和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積極推進國際港口互聯互通。目前阿聯酋阿布扎比港、馬來西亞巴生港已經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互通,實現了阿聯酋阿布扎比港集裝箱狀態、馬來西亞巴生港船舶動態物流信息共享。烏克蘭敖德薩港、以色列港、拉脫維亞里加港、拉脫維亞文茨皮爾斯港港口物流信息服務商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簽訂了合約,這4個港口物流信息服務公司將與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互聯并共享各自的集裝箱狀態、船舶狀態以及其他物流信息。至此,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推進互聯的港口將達37個,覆蓋亞歐11個國家,進一步擴大了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朋友圈”。
此外,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持續推進與荷蘭鹿特丹港、德國不萊梅港口運營公司DBH等多家國際單位與組織簽訂合作協議。國家物流信息平臺與阿里巴巴、IPCSA(國際港口社區系統協會)開展ISO JWG8(物流流程和物流數據共享工作組)標準化合作工作,共同推動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助力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
運輸結構調整是交通運輸行業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工作之一,交通運輸部對此作了重要部署,提出重點推進鐵路運能提升、水運系統升級、公路貨運治理、多式聯運提速、信息資源整合等行動,逐步形成各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格局,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上半年,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新增2個公路物流互聯項目,接入5個公路物流軟件系統;新增1個鐵路互聯應用,實現北京鐵路局與4家業務單位的信息互聯;完成了1個水運互聯應用項目和10家水運企業物流信息互聯。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多式聯運工作取得初步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積極推動海鐵聯運互聯互通,目前完成了北京鐵路局、天津港、河北港、中遠海運、中谷海運5家互聯主體的聯調測試,日均報文交換量約1.07萬條。同時,通過與北京鐵路局、天津港等5個單位互聯應用,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制定了5張報文單證標準、1個查詢接口標準,完善了鐵路信息互聯標準體系,實現鐵路方100余項數據元、7個單證的標準制定。
通過開展鐵水、水水、鐵公、公空、公水等不同運輸方式間物流信息互聯互通試點,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不斷提升標準服務、交換服務和數據服務三大基礎服務,實現各種運輸方式間的物流信息高效銜接和協助作業,降低物流成本,助力運輸結構調整。
無車承運人監測服務功能凸顯
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部級無車承運人試點運行監測系統(簡稱部監測系統)基于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的標準服務和交換服務,實現了對全部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快速、準確的對接和動態監測,推動了行業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創新。
據統計,部監測系統日單據量已達25萬條。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不斷建設升級部監測系統,在監測內容上新增資金流水單,并完成了資金流水單監測、運單真實性校驗、綜合監測評估三大功能的開發。通過部監測系統,各級管理部門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全國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的整體運行情況以及合法合規情況。
此外,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在部監測系統的框架下,加強與各增值服務商展開“平臺+”應用合作,針對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已完成“平臺+稅務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對接、場景和單據梳理、聯調測試。
結合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不斷優化部無車承運人試點運行監測系統,將真正實現從“監測”到“服務”的轉變。
以需求為導向加速平臺升級
“要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坐不住、等不起的危機感,全力加速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打造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升級版,更好支撐交通強國建設?!眹椅锪餍畔⑵脚_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嘉臨肯定了平臺上半年的工作成果,提出平臺下一步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胡嘉臨認為,加速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建設要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在提升平臺服務上下功夫。力求以市場和利益為紐帶推動數據匯聚和互聯應用,做到數據的全、優、準,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產品和增值服務。
同時,還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與龍頭企業的合作突破上下功夫,重點做好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上海港、部路網中心的合作突破。以應用為導向,在互聯拓展上下功夫,抓好寧波綜合示范區、舟山江海聯運信息中心建設,在做好典型應用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做好整個行業的應用拓展。
此外,國家物流信息平臺要以目標為導向,在服務浙江構建“一帶一路”建設樞紐上下功夫,堅持頂層設計和分布實施相結合,在“四港聯動”構建物流大樞紐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在平臺互聯載體和機制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浙江電子口岸、浙江交科院、寧波舟山港等主體的作用,力求在平臺互聯推進與互聯主體的利益升值相互促進方面取得實效,為其他企業提供借鑒,為平臺長久發展提供利益驅動和市場機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