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送貨形態在西方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是隨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市場行為。尤其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過剩,在買方市場情況下,必然采取各種各樣的推銷手段,送貨最初便是作為一種不得已的推銷手段出現的。僅將其作為推銷手段而不把它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手段,在有些國家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在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業直到20世紀70年代仍然將送貨看成“無法回避、令人討厭、費力低效的活動,甚至有礙企業的發展”,正是反映了這種現實。
從歷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貨,發展到以高技術方式支持的作為企業發展戰略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許多國家甚至到20世紀80年代才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在過去十年里,這種態度和認識有了極大轉變。企業界普遍認識到配送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它能給企業創造出更多盈利,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段。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可以為經濟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與技術裝備方式,將費力低效的活動轉變為省力高效的活動。
第二,生產領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越發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過程中的潛力。不少實踐證明,包括配送在內的物流領域開發,可以取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礙于企業的發展”。
第三,生產力的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分工,服務性生產大大發展,服務性社會的出現,使人們增強了配送的主動服務意識,成為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段”。
一、美國配送中心發展分析
(1)美國配送中心的發展概況
美國配送中心是在改造老式倉庫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經濟復蘇和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針對物流分散、道路擁擠、運輸效率低、流通費用高等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為實現物流的合理化,美國企業界人士率先把“戰時后勤”的概念引用到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推出了新的供貨方式,將物流中的裝卸、搬運、保管、運輸等功能一體化和連貫化,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同時,他們改革不合理的流通體制,使原有倉庫得以改造。在這種物流的變革中,美國企業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將老式的倉庫改為配送中心。20世紀60年代美國將原來的老式倉庫大部分合并改造成配送中心,使老式倉庫減少了90%;引進電腦管理網絡,對裝卸、搬運、保管實行標準化操作,提高作業效率;連鎖店共同組建配送中心,促進連鎖店效益的增長。
(2)美國配送中心的類型
美國連鎖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種,主要有批發型、零售型和倉儲型三種類型。批發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計算機管理,業務部通過計算機獲取會員店的訂貨信息,及時向生產廠家和儲運部發出訂貨指示單。零售型以美國沃爾瑪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為典型,該類型配送中心一般為某零售商獨資興建,專為本公司的連鎖店按時提供商品,確保各店穩定經營。美國福來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倉儲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獨立雜貨商聯盟的委托業務,為該聯盟在該地區的若干家加盟店負責商品配送。
(3)美國配送中心的特點
第一,變革觀念,優質服務美國超市、平價俱樂部等連鎖經營的出現,引起了美國社會專業分工的細化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帶來了物流的變革。與之相適應,美國的一些配送中心將供貨方和購貨方不但看作是服務對象,而且看作是經營伙伴,把客戶滿意擺在公司指標和工作重心的首位,力爭提供百分之百的可靠性服務,使配送中心的各個環節的業務都能使客戶滿意。
第二,配送正確率高配送中心一般要經過收貨、驗貨、輸入收貨記錄、歸檔、發貨、編制裝運單、調整庫存記錄、裝車、配送、交貨等環節的作業。每個環節的人員必須將外包裝上的條形碼與貨架條形碼同計算機儲存的信息核對,同時要求部門經理定期對其所管轄區域的存貨做一次全面盤點,以提高配送的正確率。
第三,即時服務每個配送中心均有一個運輸部,當運輸部接到訂單的運輸通知時,即由該部負責根據客戶要求的時間,制訂計劃落實運輸隊,無論是配送中心擁有自備卡車還是委托其他運輸公司,都有責任對客戶提供高效率的服務,做到客戶要求什么時間送到,配送中心就保證什么時候送到。
第四,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施,降低作業成本美國認為企業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成本降下來,才能以更優異的服務和低廉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其實簡單來說,美國的配送中心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降低成本:首先,廣泛應用計算機管理和條形碼技術,一些大型配送中心甚至使用衛星通訊、射頻識別裝置來指揮運行的車輛。其次,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機械設備,講求實效,不盲目追求機械化、自動化。再次,利用發達的交通網絡選擇合理的配送線路,降低運輸費用。
二、日本配送中心發展分析
在日本,隨著商業連鎖化經營步伐的加快發展,對社會化配送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客戶在貨物處理上、時間上和服務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客戶的這些要求,建立正確、迅速、安全、廉價的作業體制,日本運輸業界的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配送中心。企業界也對物流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推行共同配送制度。日本的配送中心發展趨勢為:系統內自建的配送中心逐步縮小,而配送的社會化物流設施和共同配送趨勢日益顯著。
在日本配送中心的類型實踐中,日本配送中心主要有以下幾種運作類型:
第一種,大型商業企業自設的配送中心一般由資金雄厚的商業銷售公司或連鎖超市公司投資建設,主要為本系統內的零售店鋪配送,同時也進行社會中小零售店的商品配送業務。配送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酒類、生鮮食品、香煙、衣物、日用品等。
第二種,批發商投資,小型零售商加盟組建的配送中心為了與大型連鎖超市公司競爭,由一些小型零售企業和連鎖超市加盟合作,自愿組合,接受批發商投資建設配送中心的進貨與配送。這種以批發商為龍頭,由零售商加盟的配送中心,實際上是商品的社會化配送。這樣既可解決小型零售商因規模小、資金少而難以實現低成本規模經營的問題,也提高了批發商自身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實現了物流設施充分利用的社會效益。
第三種,接受委托,為連鎖商店服務的配送中心這種類型是物流企業在完成對本系統的配送外,還對大量的小型化便利店或超市實施配送,雙方以合同為約束手段,開展穩定的業務合作。
(2)日本配送中心的特點
首先,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日本的配送中心不僅分揀系統和立體倉庫等采用電腦控制,庫存管理和業務經營等也普遍實現電子化。在配送中心,采用計算機聯網訂貨、記賬、分揀、配貨等,使得整個物流過程銜接緊密、準確、合理,零售商店的貨架存量壓縮到最小限度,直接為零售店服務的配送中心庫存很少,大大降低了缺貨率,縮短了要貨周期,加速了商品周轉,使商品配送及時準確,保證了物流經營正常進行,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日本的大型物流企業比較注重網絡的發展。
其次,執行嚴格的規章制度嚴格的規章制度使商品配送作業準確有序地進行,真正體現了優質服務。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使配送中心的各個作業環節安排周密,按規定時間完成,并且都有詳細的作業記錄。比如:配送中心對從商店訂貨到送達之間的時間都有嚴格規定,一般規定:保鮮程度要求高的食品今天訂貨明天送到,其他如香煙、可樂、百貨等今天訂貨后天送到。如果送貨途中因意外不能準時到達,必須立刻向總部聯系,由總部采取緊急補救措施,確保履行合同。
再次,實現物流一體化配送當前日本的配送中心基本上都能滿足廠商和銷售商對物流全過程提出的高速化、高效化的要求,具備了從收貨、驗貨、儲存、裝卸、配貨、流通加工、分揀、發貨、配送、結算到信息處理等多種功能,實現了物流一體化。
最后,使用先進的物流設施日本配送中心的物流設施都比較先進,表現在:一是自動化程度高,節約人力。二是對冷藏保鮮控制溫度要求高,保證商品新鮮。如收貨發貨只要按相應按鍵,計算機會自動記錄,并將信息分別送至統計、結算、配車等有關部門。高架倉庫的冷凍庫和冷藏庫設計科學合理,鋼貨架底座設有可移動的軌道,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冷庫的面積利用率和高度利用率。此外,送貨冷藏車上,可同時容納三種溫度的商品,確保各類商品的不同溫度要求,并在整個物流過程中都能控制溫度。先進的物流設施的使用,節約了運作成本,并保證提供優質的商品。
三、歐盟主要成員國配送中心發展分析
歐盟自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以來,物流發展迅速,形成了新的產業。很多成員國家的配送中心的業務活動主要以運輸貨物為主,圍繞著運輸進行貨物的配送。
(1)歐盟配送中心的類型
運輸配送中心
在歐洲一些國家,配送中心的業務活動主要以運輸貨物為主,圍繞著運輸進行配送。這樣的物流配送中心運輸能力較強,可調動的運輸設備比較多。但是,并非所有的運輸車輛都是物流配送中心自備,有些物流配送中心擁有的運輸設備很少,他們向客戶配送貨物或運送貨物主要是依靠租用社會上眾多運輸公司的車輛來完成的。如英聯邦運輸公司集配中心為了使貨物分揀、配送作業趨于合理化及實現集約化經營,實行了集中運輸、集中分揀、集中管理運輸車輛的物流體制。在貨物集配中心,擁有自動分揀設備、運輸設備、車輛維修工廠的設施設備。
零售配送中心
這類配送中心隸屬于零售公司,既是提供物流服務的組織,同時又是商品銷售中心。
批發配送中心
主要向多家超市和商店配送各種貨物,如加工食品、冷凍食品、服裝、日用品、建材等,其庫存能力強,配送規模大、速度快,各類設施比較完善,適應各種配送需求。如芬蘭sEsKO公司中央配送中心,是壟斷芬蘭商品批發和零售市場的五大集團之一。它把芬蘭劃分成了13個區域,按區域配置分店和設立倉庫,它直接經營的商店有800家,公司的地方倉庫儲存著400~2000種暢銷商品。
汽車制造配送中心
在英、法等國家,隨著汽車制造業不斷發展和競爭加劇,汽車配件的供給和需求不斷增加,先后建立了許多供應汽車配件的組織,即配件中心。從職能上看,這些配件中心既負責向客戶供應和銷售汽車配件,也從事貨物的存儲、分揀、輸送等物流活動,向客戶提供系列化的后勤服務,起著配送中心的作用。
(2)歐盟配送中心的特點
歐盟配送中心呈現集中化態勢
歐盟各成員國物流發展呈進一步集中化的趨勢。許多跨國公司達成聯盟,將過去分散在各國的多個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逐步削減和整合,進一步簡化中間環節,加快配送速度,降低總成本,提高物流效益。
歐盟配送中心運輸業務占絕對比重
促進運輸企業向物流服務企業轉化各種運輸企業,不論是陸運、海運還是空運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向物流服務企業轉化,擴展運輸的功能,實現以運輸為主的配送活動。一些世界級的運輸企業,在最近的幾年里,都已完成了向物流業的轉化,成為各國物流發展的重要力量。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許多成功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也是從運輸企業發展轉化而來的。綜上所述,國外配送中心已呈現出系統化、規模化、多功能化、信息化、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總結:
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變化的物流世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物流」全面洗牌,新零售的撲面而來,電商自建物流的全面開放,全渠道驅動下的供應鏈深度整合,社交電商、微電商全面爆發,最后一公里新商業百花齊放,客戶的深度服務訴求發生變化等諸多方面重構了城市物流配送行業。通過學習理解國外配送中心發展歷程及相關案例,可以讓我們形成中國特色的城市配送體系,這對于完善我國供應鏈系統架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眾所周知,獲得更大的倉儲面積使用率,縮短訂單處理時間,是配送中心永遠的追求。現代化商品配送中心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一體;將采購,生產,銷售與廣大中小企業聯結起來,最終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根本目的。基于新基建發展的未來市場,其核心必然是城市化的物流配送,通過凸顯服務功能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基礎,城配物流在數字化的時代更需要依托大數據提供決策支撐,深度貼合技術,靠技術拼智慧,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有可能實現供應鏈系統層面的新型態配送中心。
本文來源于物流產品網,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