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都面臨著:小批量、多品種、訂單周期短、市場預測不準、客戶定制的比例較高的市場環境。 理想:企業都希望以最小的庫存服務所有的客戶。 現實:不得不借助于高庫存來搶占市場、滿足訂單、抵御市場波動和采購渠道風險。 在生產發不出貨時,才考慮放大計劃量和增加器件儲備計劃; 在市場要貨量小、高庫存時,縮計劃、拒收供應商送貨; 這些緊急手段往往又不能立即奏效,缺料仍然是缺料,高庫存仍然是高庫存。供貨高峰時突然放大的計劃量,往往又導致1-3個月后的大量到貨,庫存高筑;拒收供應商的貨,又導致與供應商關系惡化,真到要貨高峰時,又是供不上貨。
高庫存的危害
1、庫存會帶來額外的成本,占用大量的場地。
2、現在產品更新換代這么快,尤其是通訊、計算機行業,高庫存意味著高風險,庫存物料隨時可能成為呆死料;
3、大量的老產品物料庫存積壓,會嚴重影響新產品的推出,導致錯失市場機會,有時我們是不得不犧牲庫存來保新產品的推出;
4、大量的庫存占用大量的資金,企業的庫存政策很多時候是根據賬面上的流動資金量作出的,沒有流動資金意味企業要停止運行,所以就不得不壓庫存,不得不要供應商推遲送貨,這在許多企業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問題在哪里?
1、沒有明確、連貫和遠期的庫存政策,各操作部門不清楚合理的庫存水平應是多少,庫存政策存在明顯短視現象;
2、庫存責任不清晰,看起來庫存跟市場預測、生產計劃、采購和倉儲管理都有關系,各個部門都有責任,而實際運作中又缺少真正的責任部門;
3、預測準確性差是庫存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因為預測偏大,采購部門需要推遲供應商送貨,因為預測偏小,本應該有的安全庫存建不起來;
4、采購貨期長,使得整個供應鏈環節對預測的依賴增大,不能規避預測不準的風險;
5、采購件多,復用率低,這大大增加了計劃、采購和庫存管理的難度;
6、版本升級、ECO更改頻繁,使得預測和生產計劃準確性降低,還總產生呆死料。
理想狀態下的庫存管理是怎樣的?
從為市場服務的角度考慮,我們當然也不能只強調如何如何減少庫存,庫存管理的目標是維持一個合理的庫存水平,既能保證市場發貨的及時性,又使存貨能快速的周轉起來。
1、制定合理、穩定和遠期的庫存政策: 庫存政策的制定要融入S&OP流程,使庫存能跟上市場要貨的節奏,做到需求與庫存相匹配。
2、市場預測流程的改進:、 預測準確性的提高將會減少存貨量,提高存貨周轉率。
3、進一步明晰庫存管理的責任者: 要明確誰對庫存管理全過程負責,誰來制定庫存政策,誰對關鍵器件儲備管理負責等等。
4、制定庫存管理的目標,將目標細分,建立績效考評機制。 目標要按產品、環節和物料的種類細分,嚴格按細分的績效指標考評,通過全過程的績效指標對庫存管理各環節進行監控,讓各責任部門真正對庫存管理負起責來; 優化供應商結構,與主要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實施多樣的采購方式,縮短采購提前期(縮短采購提前期將減少供應鏈對預測準確性的依賴,減少預測不準帶來的存貨風險)
5、計劃與采購方法的改進: 庫存計劃方法與MRP計劃方法結合使用。特別是在市場預測不準的情況下,要提高庫存計劃方法的比重,以幫助采購,實施多樣的采購方式,縮短采購周期。 多樣的采購方式包括:標準訂單、長單、一攬子訂單、JIT、VMI。
6、存貨控制:周轉過高、過低的物料報警與處理。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