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順豐創始人王衛就要滿48周歲了。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王衛率領順豐這家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迎來高光時刻——成功登陸A股。
1993年,順豐剛剛成立時,團隊只有6個人,只有香港太子砵蘭街上一間幾十平米店面;創業初期,順豐團隊幾乎都是夾帶貨物往返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的“水客”。25年后的今天,順豐控股(002352.SZ)市值超過2000億元,擁有近13000個自營網點,業務范圍覆蓋了超過50個國家。王衛個人身家也隨著順豐IPO而飆升。福布斯在2017年4月發布的華人富豪榜上,王衛以159億美金的凈資產位居第七。
在投資者眼中,今天的順豐是家好公司。順豐半年報顯示,順豐控股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21.61億元,同比增長23.28%;凈利潤18.84億元,同比增長7.47%。公告同時披露,順豐上半年快遞件量、活躍月結客戶量同比均實現20%以上增長;此外,順豐的重貨、冷運、國際、同城配送四大新業務均實現跨越式增長。
但好公司順豐卻逐漸在A股資本市場“失寵”。截至全天候科技發稿,順豐控股總市值2075.83億元。這一估值水平與去年股價最高時相比,已經跌去三成多。
對于估值,王衛怎么看?據第一財經報道,在2017年順豐內部的年會現場,王衛表示,“順豐這幾年為了業務壓力,為了上市,有點信仰迷失掉了。我不接受、不認可我們這幾年所謂的輝煌,因為我真正要給大家看的不是多少架飛機、多少市場占有率、多少收入、行業里面是不是排第一,甚至我今天的財富是多少,我覺得這件事我根本沒有興趣去看。”
王衛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據說他的辦公室經常彌漫著佛香,桌上擺放著佛像。對于成功和財富,王衛認為,這只是一個人福報多少的體現;多年來,他低調、神秘、淡泊名利。但作為順豐掌舵者,商業現實又推著他逐步走進公眾視野,還時不時要求他做出改變。比如,他幾年前一直排斥上市,但他最終還是通過借殼的方式快馬加鞭地把順豐送上了A股。不曉得接下來,面對大幅縮水的估值,王衛是否依然能“淡定如初”。
回顧過去十二年,虔誠向佛的王衛和順豐創始人王衛一直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舍和平衡。
1、撕掉“不融資、不上市”的標簽
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在深交所舉行重組更名暨上市儀式,正式登陸A股,成為繼圓通、申通、韻達之后,第四家登陸A股的快遞公司。當天上午,順豐控股一字漲停,報55.21元/股,總市值達2310億元,超越萬科A和美的集團,成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王衛的身價也達到近1500億元,成為民營快遞業首富。
從2016年5月公告借殼鼎泰新材上市,到正式敲鐘更名,順豐控股的借殼上市歷時9個月,速度可謂“快馬加鞭”。
分析認為,王衛之所以改變對IPO的態度,并迅速通過借殼的方式將順豐送上A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感受到了競爭對手的沖擊和快遞行業正在迅速變化的格局。彼時,快遞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群雄逐鹿和高毛利已成歷史,誰能搶先上市誰就能在接下來的行業整合中贏得主動,那時候,順豐的競爭對手“三通一達”紛紛完成上市,其中,中通快遞完成赴美IPO,圓通借殼大楊創世、韻達借殼新海股份、申通借殼艾迪西。
曾幾何時,王衛對于上市是排斥的,他認為,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短期內的利潤增長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除了“不上市”,王衛早前還對順豐立過一個原則——“不融資”,據說,當時眾多PE與VC投資人都多次登門卻終不得見王衛真容。
另人意外的是,2013年8月21日,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資本聯合向順豐注資,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幾家機構投資總額“近80億元,總計獲得不超過25%的股權”。
彼時,外界在討論順豐的此次融資時,高頻率地使用了諸如 “染紅”、“招安”這樣的字眼,原因很簡單,順豐的三個投資方清一色地帶有國資背景。據說王衛此次融資“只對國有國字號的PE感興趣”。
王衛為何傾心國有PE?當時投資過韻達快遞的一位VC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順豐作為一家領先的快遞企業,有些業務,如果政府沒有明文規定,需要做很多溝通和解釋的工作,股東有國有背景的話會更好一些”。
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引入國字號的PE已經不是王衛第一次做身份調整和再定位。2010年下半年,順豐救將自己延續了17年的外資身份變更為內資,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民營公司,而王衛也獲得了深圳市民身份。
這背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2009年10月1日起,國內開始實施新《郵政法》。新《郵政法》明確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業務,而這塊業務在順豐占比較大。若要繼續合法經營該業務,順豐就必須變更為內資公司。
2、低調總裁走到聚光燈下
今年6月,在騰訊承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順豐總裁王衛成為現場和媒體報道的一個亮點。
幾乎不在公開活動上露面的王衛應馬化騰親自電話邀請,“砸了自己低調的牌坊”,以嘉賓身份出席該論壇,并參與了圓桌對話。馬化騰在演講中透露了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氣,親自邀請王衛的過程,這一信息迅速登上眾多媒體的頭條,媒體之所以如此敏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王衛此前太低調了。
幾年前,《創業家》曾有一篇文章形容稱,“當我們談論起順豐和王衛的時候,像是在談論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卻繚繞彌漫在空氣中的幽靈?!痹陧権S上市前的二十多年,王衛幾乎未接受過媒體采訪,媒體想找一張他的個人照片都很難。
在順豐上市前后,低調總裁王衛兩次罕見的“高調”令外界印象深刻。
2016年4月17日,一向低調的王衛突然“高調”出現在大眾視野,他的一條朋友圈截圖在網上廣為流傳。當天,一位北京順豐快遞員在送貨時不慎與一輛轎車發生剮蹭,被車主打了多個耳光。王衛在朋友圈轉發了事件相關視頻,并評論稱:我王衛向著所有的朋友聲明!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
事發第二天,王衛還就順豐快遞員被打一事舉行了一場媒體交流會。他表示:“這次我們這么強勢主動地走出來,要很鮮明地闡明我們的態度:絕對不能允許這種粗暴的人員這樣對待順豐快遞員,以及快遞行業的人?!?/span>
后來,在順豐的努力交涉下,打人者因涉嫌尋釁滋事被依法行政拘留10天。
2017年2月,順豐控股上市當天,王衛一身休閑裝現身,他還專門帶著被打的順豐快遞小哥到深交所敲鐘。
在順豐控股上市當天,心情激動的王衛再次“高調”了一把,他豪擲十多億元給員工發紅包,單個紅包金額最高超過萬元,王衛發超級紅包的行為被外界紛紛點贊,并在快遞員圈子里引發“羨慕嫉妒沒有恨”。
3、王衛的近憂與遠慮
從快遞行業目前的形勢來看,順豐控股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覷,可以說既有“內憂”也有“外患”。
Wind數據顯示,2017年10月至12月快遞旺季中,順豐控股實現業務量合計9.32億票,不及申通快遞的12.3億票、韻達股份的15.13億票。增速方面,順豐控股第四季度業務量同比增長率為19.33%,落后于同期全國快遞行業業務量24.3%的同比增長率。業務量增速低于競爭對手,導致的結果是順豐會喪失部分市場份額。在快速增長的電商件中,將近80%的市場份額已由“通達系”瓜分。
另外,人力成本高企成為順豐控股的一大痛點。順豐控股在2016年時員工總數就超過12萬人。2017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整體毛利率為20.51%,凈利率僅有7.28%。人力成本高企也成為吞噬順豐控股利潤的主要因素。
在外部,除了“三通一達”的競爭,順豐正在迎來一個新的勁敵——京東物流。
京東創始人、CEO劉強東去年在接受央視采訪時直言“能在未來立足國內的物流可能只有京東和順豐”,這對順豐既是贊美也是挑戰。
2月14日,京東集團宣布旗下京東物流已A輪融資,融資總額為25億美元,主要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等多家機構。次輪融資后,京東物流估值134億美金。
今年1月,劉強東在出席達沃斯經濟論壇期間向媒體透露,京東物流將獨立IPO。當媒體向劉強東詢問京東物流是否會在今年上市時,他說:“也許可能,但不會是今天”。
據一財報道,2017年底,網易嚴選低調接入了京東物流。而此前,網易嚴選的配送服務方是順豐。顯然,京東物流正在崛起為王衛不得不重視的競爭對手;而順豐與菜鳥的沖突已經人盡皆知。
除了快遞業務,王衛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向互聯網跨界。據報道,在順豐內部發言中,王衛曾多次強調,具有冒險精神、敢于創新、敢于承擔,這才是順豐文化和順豐精神所推崇的。
早在2010年8月,順豐“E商圈”開始運營,2011年在深圳布局便利店業務;2012年6月,生鮮電商-“順豐優選”正式上線;2014年5月18日,順豐嘿客正式在全國開業。
然而,傾注了大量人力、資金打造的電商業務最終并未成功。2017年,順豐借殼上市的鼎泰新材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順豐“已剝離業務商業板塊”自2013年至2015年虧損分別是1.26億元、6.14億元、8.66億元,相加虧損16.06億元。而虧損的原因,報告中稱“主要是因為順豐商業自2014年開始集中鋪設線下門店所致”。
探索電商業務受挫后,2017年順豐開始重新聚焦主業,尤其是上市之后,順豐控股開始斥巨資升級改造物流基礎設施。
從2017年2月上市至今,順豐控股一口氣買了5家大型全貨機,一架為波音767,其余4架均為波音757,至此機隊總規模已達到42架。此外,順豐還在2017年12月斥資3.2億元購買了2架巨無霸波音747貨機,目前尚未投入運營。
在重金購買貨運飛機的同時,順豐還在加緊研發各類型無人機,打造“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以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中的目標。
去年12月,順豐試飛了一架巨型的無人機。根據介紹,該無人機翼展達20米,機身長10米,載重達到1.2噸,巡航速度可達250千米/小時,航程可達3000千米。它還了實現無人化自主控制,可以自動規劃航線。
在軍民融合的政策環境下,順豐無人機還能應用于軍事領域。順豐介紹稱,大型無人機可以實現海島、哨所等遠距離供給,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運送藥品和急救用品。去年10月,空軍后勤部同包括順豐在內的五家物流領域企業高管簽署了《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5家公司都獲得了“空軍后勤物流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單位”資質牌照。
下一個12年,王衛會把順豐帶向何方?
依王衛的性格,繼續在快遞領域精益求精、守擂是必然。除了聚焦主業,一些跡象顯示,順豐對電商、零售領域的探索仍然未終止。去年11月,在無人零售創業熱潮中,順豐也推出了自己的無人貨架品牌“豐e足食”,成為首個加入該領域的物流企業。順豐無人貨架相關負責人告訴全天候科技,“我們希望能夠搶占這樣一個高頻的線下流量入口,實現往線上導流,將有助于盤活順豐各項商業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span>
而去年6月,順豐與阿里系菜鳥物流矛盾的背后是雙方對數據的激烈爭奪,順豐為何如此重視電商物流數據?這也讓外界對其今后的業務拓展有了更多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