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領域快運的發展是特別迅速的,導致專線的發展受到阻礙,那么到底快運和專線,誰在物流領域的地位會更高呢?
其一:時效之爭
快運不見得時效上快于專線物流企業,專線屬于兩點間運輸為主,而快運基本屬于網絡型企業其主要特點就是由點到集散之后再到點的模式。
其二:攬貨之爭
快運企業攬貨范圍基本是依公斤劃分范圍和攬貨價格;也有的限制在1000KG以下或者大票零擔為3000KG以下。
專線企業基本報價是噸位報價為主,公斤報價為輔,同時在噸位和公斤上兩者的界限并不清晰,比如專線物流報價500公斤以上不足一噸會按照一噸收費等(拋貨依照立方收費同比噸位互換比例)。
在攬貨范圍上,快運企業往往會有不同的標準界限,而專線企業基本上是來者不拒,只要不違法的貨源,基本是大小通吃。
其三:服務范圍之爭
專線物流企業基本都是專業經營一條或者幾條線路,其業務特點是由點到點進而涵蓋面,比如從濟南到杭州,專線企業攬貨服務范圍是濟南到杭州及杭州周邊甚至是整個浙江省內。
快運則偏重于網絡服務,基本是由點到面,服務的范圍是全國各地的網點門店。顯而易見,其服務范圍一個是單一,一個是全面涵蓋多層面的服務。
其四:路由之爭
專線物流物流基本是固定干線運輸,不存在路由設置班車線路設置的問題。快運企業則根據不同的規模模式和貨量情況進行不同的集散設置、班車線路設置等。
其五:客戶群體之爭
網絡型快運在客戶群體上明顯占優勢,基本上可以滿足目標客戶不同的需求,進而從整體上服務于生產銷售型企業。
專線物流基本上只是服務于客戶的一條或者幾條線路,全網性的服務專線物流基本是靠外包或者類似于小三方的做法,通過第三方進行中轉合作來完成客戶的運輸服務。
其六:客戶體驗之爭
快運網絡有完善的標準和流程,相對的客戶體驗度高一些,專線物流企業的服務意識來源于自己內心的服務,客戶體驗往往更高一些,原因無他,因為專線企業的客戶是其生存之根本,只要是盈利范圍內的,專線企業都可以滿足其要求,尤其是有些灰色交易更靈活多變。
專線物流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及各路資本云集的快運包圍圈內,如何升級生存在發展,確實是專線企業綜合能力的提現。好學的專線物流人也在積極涌向物流相關的論壇、物流交流會議以及參與各類物流平臺的招商加盟會議。
說實話,參與的多了,知道的多了,專線物流企業反而不做知道怎么做了,或者是盲目的去模仿別人的做法,結果收效甚微,最后草草收場,又退回了原來的模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