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第三方醫藥物流再次華麗登場。無論是疫情期間,九州通協助武漢紅十字會進行醫藥物流管理工作;還是近期國藥集團與叮當快藥打通藥品供應鏈,推動處方外流,都是第三方醫藥物流強勢“出圈”的最好證明。
自國務院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的行政審批,鼓勵擁有完整質量體系的大型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向供應鏈各方開放物流資源,以提高醫藥物流效率,這被認為是第三方企業進軍醫藥行業的“信號彈”,同時也意味著只要符合藥品輸送要求規定的企業,均有可能加入第三方醫藥物流戰隊。由此可見,隨著政策門檻的降低,醫藥物流的社會化程度將逐步提升。
這一趨勢在2020年開年更為明顯,受新冠疫情影響,交通限行、道路封鎖等使醫藥企業流通成本倍增,而第三方醫藥物流需求順勢增長。2月2日,菜鳥網絡聯合三通一達、百世、德邦,以及國內外第三方物流企業開通“綠色通道”,便是這一需求下的最好例證。而且借助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豐富的物流經驗、專業的管理技術和團隊利于提升藥品的流通效率,并有助于藥品企業專注自身發展,迭代升級,打造行業競爭壁壘。
不僅如此,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通過第三方物流介入,醫藥流通企業可節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費用。以全國13,000家醫藥流通企業計,每年可節省20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重復投入,醫藥物流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至少翻番。《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醫藥物流總額達到33,517億元,同比增長11.13%,醫藥物流將至少保持8%以上的年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醫藥物流總額將突破4萬億元。
01 快遞企業搶灘市場
其實,中國快遞業在醫藥行業布局已久,中國郵政2006年便開始在寧夏試點配送藥品,并取得GSP認證證書,隨后幾年相繼在甘肅、內蒙古、安徽等地試點。在國家明確表示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務的背景下,順豐、京東等企業陸續全方位踏入醫藥物流行業,預計醫藥物流領域將迎來更多“獵食者”。
02 醫藥物流網絡布局
繼中國郵政后,順豐是最早涉水醫藥物流領域的快遞企業,2014年順豐成立醫藥物流事業部,2016年初正式成立冷運事業部,將生鮮、醫藥資源分離。目前,順豐醫藥冷鏈已形成豐富的產品體系和5大閉環物流供應鏈服務能力。從順豐切入醫藥冷鏈的方向看,主要是通過在途運輸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營業網點、物流跟蹤等方面的既有優勢,承接專業冷鏈物流與配送工作。
截至2019年底,順豐擁有4個GSP認證醫藥倉,總面積3萬平方米,42條醫藥運輸干線,貫通中國核心城市。醫藥網絡覆蓋中國219個地級市,1,547個區縣,通過GSP驗證自有冷藏車242臺,并配備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以及自主研發的TCEMS全程可視化監控平臺,且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開展藥品第三方現代物流試點工作的批復等全部認證及經營許可。
但醫藥行業自身體制相對封閉,對第三方物流能力要求較高,順豐醫藥運輸資質雖已完備,若只停留在物流層面,順豐醫藥無法全方位打通醫藥市場。為此,其提出了以醫藥工業、疫苗及生物制藥企業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以解決醫藥冷鏈基礎設施薄弱、不能全程聯網、難以保證不斷鏈等痛點。2018年中旬,順豐首次對外發布醫藥供應鏈“方案+”和醫院“方案+”,意味著順豐醫藥趨向于資源網絡化、運作標準化、質量體系化、過程可視化方向發展,為醫藥健康行業提供專業的端到端供應鏈服務。
03 從器械深入到藥品
京東物流進入醫藥流通領域的進程則是另外一條道路:通過試水醫療器械領域,逐步深入到醫藥流通領域。相對于藥品的存儲要求而言,器械的存儲要求及入門門檻較低,而且國家對于醫療器械的存儲允許多倉備案,利于京東物流在全國范圍快速布局醫療器械業務,因此這個選擇的目的不言而喻。
直至2017年8月,京東物流以《京東醫藥云倉戰略合作協議》為切入點,提出醫藥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通過“一盤貨”模式對現有庫存和成本管理進行升級,實現供應鏈協同和“一個品牌、一套庫存、一條供應鏈”,大幅提升庫存周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消除品牌商和經銷商的物流痛點。
目前,京東物流醫藥業務已經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擁有30條主干線、240多條重要支線以及2萬多條醫藥零擔產品線,已經建成了10座符合GSP認證及擁有三方物流資質的現代化醫藥物流倉庫,并在全國7大核心區域持續推進智能醫藥物流中心建設。同時,以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先天優勢,京東物流在三線以下城市、鄉鎮等零售終端的配送能力對傳統醫藥物流難以深入偏遠地區的劣勢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
除此之外,聯邦快遞、UPS、DHL等國際物流巨頭也紛紛搶灘中國第三方醫藥物流市場,隨著國際巨頭進入中國第三方醫藥物流領域,原有的醫藥配送企業將面臨不小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這也將促進中國第三方醫藥物流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04 傳統藥企的“攻防戰”
近年來國家醫改政策不斷演變,在“4+7”采購、兩票制、分級診療等政策影響下,醫藥資源向基層醫療組織延伸,藥品流通渠道向扁平化、縱深化發展。對于醫藥物流配送企業的網絡廣度和深度,以及醫藥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品質與安全保障都提出了極大考驗。目前,中國醫藥商業企業基本形成輻射全國、輻射部分省市和輻射單一省市三大梯度。其中,九州通、國藥集團、上海醫藥的物流配送網絡基本輻射中國大部分地區。
05 互聯網+醫+藥+險
早在2000年,九州通就創辦了B2B電商網站“九州通網”,隨著互聯網醫療及網售處方藥服務模式的推進,九州通既可為互聯網醫療平臺提供藥品供應鏈服務,也可為實體醫院互聯網化提供藥品供應鏈服務。同時,九州通利用ERP系統全國聯網和醫藥九州云倉物流系統的優勢,以及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積累、FBBC藥品供應鏈平臺的實踐,從傳統醫藥流通企業向專業醫藥健康產業服務平臺型企業轉型。
2月28日,國家醫保局聯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就“互聯網+”醫保服務提出多項舉措,包括明確各地可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同步完善醫保經辦服務、不斷提升醫保信息化水平、加強醫保基金監管等。在此背景下,九州通致力打造一個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互聯網+醫+藥+險”的新模式。
截至2019年,九州通完成31個省級物流中心和104個地市級物流中心的布局工作,進一步完善全國性醫藥物流配送體系,延伸醫藥物流配送的服務區域范圍。同時,其研發的九州云倉醫藥物流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科學核算,全面監控作業量高峰時段,測算物流作業飽和環節,實時掌握各公司作業狀態及服務質量,高效、及時協調資源調度,達到實時監控、智能調配和全面可視化,實現100%的城市配送、訂單24小時送達、醫院緊急配送1小時送達等高效服務。
06 帶量采購 優化配送
2019年,國藥集團共取得22個品種、37個品規的“帶量采購”配送權,以此為契機,其充分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按照“1家集采、5家配送”原則,整體新引進兩個廠家共5個產品,帶量采購品種累計銷售額居北京區域市場首位。截至12月底,國藥集團整體醫院直銷同比增長12.72%。
另外,其控股子公司國藥物流則持續優化物流配送環節,加強冷鏈運輸環節監管,啟用新開發的訂單波次管理功能,開展中郵AGV項目,提高零頭貨品倉儲和揀選能力。另一控股子公司國藥空港繼續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多措并舉確保進口藥品檢驗時效性,做好保稅倉儲業務服務,全年進口貨值同比增長18.77%。
07 現代藥品流通體系
上海醫藥擁有直接網絡覆蓋全國24個省市、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藥品流通體系,形成高效、敏捷、智慧的現代化供應鏈服務渠道,擁有廣闊的客戶網絡。同時通過工商業一體化的共享與互惠模式,堅持創新藥品流通方式,持續服務公立醫療機構改革,以領先的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滿足公眾和醫療機構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效率與體驗。
另一方面,上海醫藥在院內供應鏈延伸服務、第三方物流服務、藥品直送服務、進口藥品一站式服務、藥庫信息化管理和臨床支持服務等創新業務模式方面處于中國領先水平。公司擁有中國領先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藥品零售業務,通過電子處方流轉平臺、“追溯云”服務平臺以及線下覆蓋全國16個省區市的2,000多家品牌零售連鎖藥房,持續為客戶提供高效、專業、安全的服務。
目前,中國第三方醫藥物流逐步進入上升階段,系列的扶持政策亦預示著第三方醫藥物流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一系列政策在重塑藥品產業結構的同時,也加速了行業重組整合的步伐,正持續有力地推動行業走出規模偏小、分布偏散、品質偏低的局面,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縱深挺進。
本文來源于現代物流雜志社,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