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關于供銷社的政策越來越多。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關于完善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建立健全為農服務網絡體系、現代流通體系、經營管理體系、監督評估體系。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到2025年在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流通基礎設施和城鄉社區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意味著在政策上供銷社正在加速改革,并且正在成為中國零售物流發展的新方向。
1、供銷社回歸
作為中國計劃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組織和服務體系,供銷社對恢復國民經濟、穩定物價、保障供給、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尤其是對于老百姓來說,在那個經濟發展滯后的時代,供銷社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但隨著改革開放,農村商品流通的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供銷社經營開始受到沖擊,規模逐步萎縮,隨后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雖然供銷社漸漸“消聲”,但并沒有“匿跡”,而是一直在厚積薄發,等待浴火新生。
自2015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簡稱“11號文件”)以后,供銷社系統就開始改革創新,并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
近幾年來,很多地方供銷社都承擔起了對當地農民提供生活服務等職能,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業務逐漸成為供銷社為農服務新名片。
目前,湖北、重慶、寧夏、浙江等多地陸續開展供銷合作社大力推進恢復基層社的行動。
以湖北為例,全省已建網點1373個,基層社員45.2萬,覆蓋至每一個街道和鄉鎮。
但在2014年,湖北全省基層供銷社才696個。由此可見,供銷社是真的“火”了!
而供銷社之所有能再次火起來,是因為在疫情經濟承壓之下,供銷社有著保供應、通銷路,助力鄉村振興,放大國內循環的意義。
比如在2020年初,武漢市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物價暴漲。武漢市合作供銷總社積極行動,擔任起了百姓“菜籃子”的重任,通過“10元愛心菜”等電商服務,為當地穩物價,保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2、供銷社對零售物流的影響
供銷社是助力農產品上行,促進鄉村振興,放大國內循環的重要載體。
那么,隨著供銷社的再次興起,其對零售物流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好處呢?
一方面,供銷社可以補充線下零售物流渠道,打通城鄉“最后一公里”。
隨著供銷社的改革發展,如今的供銷社,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商店,而是“實體店+電商”的結合體。
據中國供銷合作網的統計數據,2010-2021 年,全國供銷總社銷售總額持續增長。
2022年,在供銷系統銷售總額中,農產品占銷售總額的41.9%,2021年,全國供銷社系統年銷售6.26萬億元,而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08萬億元。
這意味著,供銷系統的銷售額已經達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2%。
可以看到,供銷社的銷售能力越來越強,未來利用廣泛分布的基層網點和豐富的線下資源,供銷社可以更好地補充線下零售物流渠道。
同時,供銷社可以發揮覆蓋城鄉的經營服務網絡優勢,不斷完善農村流通服務網絡,暢通農產品上行與日用品下行的雙向通道。
另一方面,供銷社可以有效推進冷鏈物流與數字化建設,暢通農產品流通體系。
農產品電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和高水平的冷鏈物流模式。
隨著供銷社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目前供銷社已初步建立起聯合社主導的行業指導體系和社有企業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的雙線運行機制。
在發展冷鏈物流方面,供銷社已經具備為農服務的網絡優勢、社有企業主體優勢與存量社有資產優勢。
利用這三大優勢,通過成立專業化冷鏈物流企業、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
隨著供銷社在冷鏈物流的發展創新,與農產品流通新業態探索融合發展,助力建設農產品集團的區域物流節點和冷鏈物流中心,未來,不僅能緩解城市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壓力,也能讓偏遠農村實現農產品的有效流通。
總而言之,供銷社回歸已經成為必然,而供銷社回歸之后,必然會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新時代的市場競爭當中。
在此背景下,物流企業只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