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服務新發展格局構建,加快各地區民航運輸發展、促進現代航空物流和臨空經濟發展已成為物流業重點深耕領域。在此背景下,中國外運在加速推進國際航空貨運通道建設的過程中,再添新航線。
在“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外運不遺余力,穩中求進地在關鍵環節持續突破,匯聚擎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力量,賦能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此,《物流時代周刊》采訪了中國外運空運相關負責人,探尋中國外運在精準推進航空貨運通道建設中的生動實踐。
先試先行
穩固夯實通道基礎
近日,中國外運公布2022年財報。其中顯示,2022年中國外運空運業務占比明顯提升,可控運力上升3%,全年業務量達78.1萬噸。
據中國外運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中國外運緊抓歷史機遇,在穩定歐美航線的同時,拓展重點地區市場,穩定運營8條包機航線,定班貨運航線達28班/周,可控運力達22.8萬噸/年,形成了穩定性增長。在此基礎上,中國外運持續開發標準化全鏈路產品,市場地位得以不斷提升。
“收獲如此成績得益于中國外運擁有豐富的空運、水運、陸運資源及遍布全球的服務網絡,這是其快速打開市場,贏得客戶信賴的一大關鍵因素,也是一大核心競爭優勢。”該業務負責人進一步補充道。
此外,在空運通道的航線網絡布局中,中國外運堅持以“穩基礎、保存量、拓需求、擴增量”為原則,強化“一區+兩基地”和海外樞紐建設,夯實通道資源,不斷提升端到端服務能力。
從國內端,圍繞一區(南通)和兩個航線運營基地(杭州、深圳),布局華北、華東、華南、西部、香港五大區域運控中心,中國外運積極構建高效、穩定的國內集疏運體系。在海外端,持續拓展歐洲、北美、中南美、東南亞等地區物流網絡的全覆蓋能力,同時加速網點布局和倉配體系建設,以實現雙向全鏈路服務能力的提升,不斷完善全網運營質量,為客戶打造韌性供應鏈。
近年來,中國外運在建設空運通道方面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23年,中國外運緊抓臨空經濟發展機遇,拓展新航線資源。
近日,中國外運與海航航空集團旗下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合作的“青島?大阪”國際貨運航線已正式開通。該航線所用機型為波音737-400型全貨機,預計年內將為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增加7000余噸的貨郵吞吐量,助力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打造東北亞物流樞紐,促進山東省臨空經濟發展。該航線的開通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外運國際空運物流航線網絡,對中國外運建設北方地區物流樞紐,打通通達東南亞、東北亞甚至全球空運通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同時,中國外運也在積極籌備在日本、韓國等鄰國的航線布局,嘗試在青島開啟第三國轉運航線,為深化海外物流網絡和關鍵樞紐建設打開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外運多年來已形成了深厚的海運業務基礎和強大的市場規模優勢。據悉,中國外運也在寧波積極籌備新航空貨運航線的開通,結合已開通的“青島?大阪”航線,將會為青島、寧波及周邊區域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物流解決方案及服務產品,為優化供應鏈服務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談及2023年中國外運在空運通道的重點規劃,該負責人表示,中國外運將進一步加速海外關鍵節點建設,強化端到端的服務能力,拓寬市場發展空間,為高質量發展蓄積新動能。
逆勢布局
著力提供“無憂”服務
我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和全球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當下,企業在供應鏈方面面臨著諸多因素帶來的中長期挑戰,穩鏈、固鏈、強鏈任務艱巨。為此,作為中國物流行業的頭部企業,幫助客戶打造韌性供應鏈,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是中國外運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此中國外運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如下闡述:
構建韌性供應鏈的前提,是需要供應鏈各方加強深度合作,共同面對解決供應鏈中的問題,共同參與構建韌性供應鏈體系的工作。為了增強對客戶韌性供應鏈需求的支撐,中國外運積極與戰略客戶、核心客戶緊密協作,憑借招商局集團和自身資源基礎、豐富的專業經驗和強大的整合能力,不斷完善全球供應鏈網絡布局和端到端服務能力,通過打造物流標準化產品和提升行業解決方案能力,保障重點產業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和通暢。
構建韌性供應鏈的基礎,是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提升保障能力。基于客戶供應鏈的中長期需求,中國外運統籌口岸樞紐、通道資源和全球服務網絡,科學部署、長遠規劃,通過投融資、兼并購等多種方式,提前對供應鏈重要節點核心資源進行布局,逐步構建起“貨代+承運人”的經營模式,形成多元化保障體系,有效提升了全球交付能力,從而保障客戶供應鏈的穩定。
構建韌性供應鏈的核心目的之一,是要具備對供應鏈痛點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中國外運一直以為客戶解決供應鏈中存在的痛點問題為己任,通過全網運營和多元化方案的組合,不斷提升對客戶供應鏈應急需求快速響應的能力。
未來,供應鏈發展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構建韌性供應鏈的重要保障,是來自數字科技對供應鏈的賦能與重構。近年來,中國外運堅持以數字化夯實供應鏈韌性,引領供應鏈高質量發展。同時,以“3PL+4PL”的服務理念、憑借在智慧物流領域的探索與實踐,通過領先的物流控制塔技術(LLCT),鏈接標準化業務操作系統、輸出數據服務,為上下游客戶提供專業化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端到端可視化和供應鏈優化決策服務。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得益于我們豐富的資源儲備和專業的服務能力,中國外運所屬各單位積極默契,使我們得以在逆勢中開新局,不斷建設更加完備的供應鏈保障體系。”
形成合力
創新產業“增長極”
回顧過去3年,不難發現,一旦供應鏈遭遇波動,各環節都容易出現延誤,甚至導致貨運中斷。與此同時,我國航空貨運克服不利因素,持續發力,實現穩步復蘇,也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貨運保障支撐。
在此大背景下,中國外運始終聚焦打造韌性供應鏈,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為我國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中國外運圍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先后完成一系列重大保通、保暢任務,打贏了“戰疫情、保暢通,為中國重點產業打造韌性供應鏈”的攻堅戰。
同時,中國外運憑借自身資源和網絡優勢,打造了更加安全、穩定、高效的服務保障體系。成功首航“香港—墨西哥城”貨運包機航線、“廣州—迪拜”包機航線;進一步強化了“中國—美國”“中國—歐洲”空運通道服務能力,為客戶構建韌性供應鏈保駕護航。
在后疫情時代,物流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及全球化履約能力已成為客戶需求痛點,尤其是在臨空經濟正成為城市發展新引擎的背景下,國內各地發展臨空經濟熱情高漲,紛紛在產業鏈供應鏈發力,搭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的新舞臺,在此過程中,航空貨運供給側空間得以不斷釋放,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當下,航空貨運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各企業正以騰躍之姿極速擴張,再拓宏圖。對此,該負責人認為,在無序的競爭中,一方面加大了各企業間的內耗,另一方面因重復布局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因此,從國家層面而言,強化航空貨運的頂層設計和關鍵資源供給,構建精準協同的治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在時代的巨變中,挑戰與機遇共存,亦如中國外運相關負責人分析,“未來的市場,需要在國家戰略層級進行高度統籌,在大融合的趨勢下,協同、高效已成為各企業在歷史浪潮中‘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