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帶動資本熱潮。
據京東物流最新公告,其香港IPO發售價定為每股40.36港元,發行約6.09億股股份,預期5月28日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新股認購十分火爆。早前有報道稱,京東物流成為了近期少數首日孖展認購破千億的新股。而根據最新披露,公開發售階段京東物流獲得了715.61倍認購,合共接獲136.49萬份有效申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據新浪港股報道,有“女股神”之稱的凱瑟琳.伍德旗下基金ARK在國際配售買入京東物流380萬股,涉資1976萬美元,折合逾1.5億港元。更早之前,京東物流曾披露,其IPO獲得7名基石投資者同意認購約119億港元股票,包括軟銀、淡馬錫、Tiger Global、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及中國誠通投資、黑石、Matthews Funds和Oaktree。這些資本巨頭的加持,也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信心。
一組組信息,彰顯出資本市場對京東物流的追捧。這背后,我們不由得深思,京東物流向資本市場展現的是怎樣的成績單?京東物流的模式與定位是怎樣的?與順豐有哪些不同?什么才是京東物流真正的增長邏輯?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京東物流?
筆者查閱了京東物流的上市材料以及相關報告,試圖回答前述問題,勾勒還原一個更加清晰的京東物流。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僅作為行業觀點呈現,不作為投資建議。
01
縱向比業績,看增長性
根據招股書的披露,京東物流過去三年的發展可以說是狂飆突進。
2018-2020年,京東物流營收分別為379億元、498億元、734億元,其中2019年同比增長31.6%,2020年同比增長47.2%。也就是說,在兩年時間內,京東物流基本實現了營收翻倍。今年一季度,京東物流的營收增幅繼續擴大:實現營收224億,同比增長了64.1%。
在這當中,京東物流的外部客戶收入占比在持續攀升。根據披露,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增長至2020年的46.6%。某種程度上說,外部收入占比,決定了京東物流的發展空間,也是其開放戰略成敗與否的標志,從目前來看其開放戰略成果顯著。
在營收與外部客戶收入雙雙高速增長的同時,京東物流的毛利率也在持續向好,2018-2020年,分別為2.9%、6.9%和8.6%。毋庸回避,京東物流的虧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但從財報上看,京東物流已證明了自己具備盈利能力:若剔除掉約48.6億元的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影響,2020年京東物流經調整后凈利潤超17億元。
但其實相比于盈利,當下更值得關注的是另外兩個因素:成本和規模。
京東物流無疑是物流行業最肯為一線員工花錢的企業,在員工支出方面,2020年京東物流共計為一線員工支出261億,遠超行業及全國平均水平。京東物流也是業內極少數堅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企業。這雖然為京東物流贏得了品牌美譽,保證了高品質的服務,但也讓員工薪酬福利開支成為京東物流運營成本中的最重要的一項。
此外,京東物流近些年來不斷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也產生了大量的開支。雖然這些開支,讓京東物流建立了護城河和競爭力。
所以,當下京東物流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降本增效,讓人與設施等等發揮最大效能。通過擴大規模,攤薄單件物流成本,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事實上,之前也曾有證券機構在其研報中指出,網絡模式下成本下降空間有限,倉配模式仍有下降空間。“京東物流規模效應仍存在提升空間,隨著業務量提升,快遞小哥派件量上升、倉庫與轉運中心運營效率提升,成本端有望進一步優化。”
除了攤薄成本,于京東物流而言,規模擴大的另外一個效用是打磨解決方案,將定制化的方案變成標準化的產品,從而更好的拓展市場——這與京東物流特殊的定位有關,后文再做詳述。
簡而言之,當前,京東物流正處于在業務擴張的高速增長期,相比于盈利,業務增長和擴大市場份額更為重要。
02
橫向比定位,看競爭力
如前文所述,京東物流過往一項重要投資是基建,如果要論物流行業里的“基建狂魔”,京東物流絕對榜上有名。數據顯示,在2019年至2020年,京東物流倉庫數量從550個增加至900個,管理的倉儲面積從1200萬平米增加至2100萬平米,倉庫數量和面積幾乎翻倍。
另外,京東物流還構建了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網絡及跨境網絡等六大網絡,服務范圍覆蓋了中國幾乎所有地區、城鎮和人口,全球可觸達超過220國家和地區。這樣的布局,很容易拿來和順豐對比,但京東物流和順豐在底層和定位上,其實并不是同類:
快遞、快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打造標準化產品,通過配送更多的包裹去攤薄配送網絡的成本,形成規模效應。它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獲取更多的包裹量,然后通過分撥中心和干線運輸,把包裹快速從A點運送到B點。
京東物流的“ 快”,不是依賴于如飛機等運輸工具實現搬運速度的快,而是通過對商品銷售和供應鏈的理解,合理規劃倉網,分布庫存,基于預測能力,把商品提前放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縮短履約環節,減少搬運次數,從而實現高效履約。某種程度上說,京東物流自誕生起基因就和其它物流公司不同,它從第一天起就是從一體化供應鏈的角度來規劃自身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服務客戶的。
從企業定位上看,京東物流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也就是說,京東物流的核心戰場是“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這也是它和其它物流公司的區別。這樣的定位,也決定了京東物流不同的增長邏輯。
京東物流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從行業趨勢上看:
如今,物流的門檻越來越高,不僅需要重投入,而且越來越專業化。基于社會分工理論,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無疑是最優的選擇。而外包物流服務不僅能使企業提升物流效率,同時也避免了原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前期成本。根據預測,我國外包物流服務滲透率將由2020年的44.0%增至2025年的48.0%。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一體化供應鏈未來將逐步成為物流外包的主流模式。所謂的一體化供應鏈可以理解為,物流服務商有能力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務,包括快遞、整車及零擔運輸、最后一公里配送、倉儲及其他增值服務,這些服務以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形式提供給客戶,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以上判斷,也是基于行業的變革趨勢:
而今,零售業態的創新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不僅線上線下在融合,直播電商、視頻電商等等出現,使得渠道更加多樣化,消費變得隨時隨地。渠道和需求的變化,也倒推著供應鏈的變革,不僅體現為全渠道一盤貨,也表現為消費數據驅動快反供應鏈、大數據驅動供應鏈優化決策、數字化物流下的精準履約。
當需求越來越個性,渠道越來越多樣,物流越來越智能,供應鏈愈發需要高效精準敏捷快響應,當管理這一切難度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高,就需要外包給供應鏈物流服務商。通過其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能力,實現供應鏈上下游各類物流資源的統一調度,利用供應鏈技術,實現生產計劃、庫存管理、供應商補貨等智能預測和管理。通過其倉網布局、倉配管理等能力,做到不僅支撐全渠道銷售,同時也能快速滿足市場需求。此外,一站式解決方案也能讓企業避免繁瑣的流程與溝通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即使從成本角度考量,也可以通過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實現進一步優化。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首席戰略官傅兵曾有過相關論述,他表示:過去十年,中國物流和快遞的前端零售端成本有較大幅度下降,已經擁有幾乎是全球最便宜的快遞價格和運輸價格,但在供應端、制造端、流通端的企業供應鏈成本在這十年沒有大幅度下降。企業無論是在供應鏈效率,還是在供應鏈管理上都存在滯后的問題。
那么,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市場空間有多大呢?據灼識咨詢報告,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2.0萬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人民幣3.2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5%。但由于市場規模龐大及各垂直領域的行業特定要求,國內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市場高度分散。京東物流作為中國最大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商,2020年市場份額不過2.7%。可以說,發展空間巨大。
這樣的市場機會,也不是沒人看到,但即使看到也不一定有進入的機會。順豐有這樣的潛力,也曾流露出對此的野心。順豐高管曾表示:“未來以單一同質化產品服務客戶是沒有競爭力的,客戶供應鏈痛點和訴求眾多,需要通過產品組合拳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為客戶供應鏈實現更好效益,才是未來發展趨勢。”
而京東物流作為這一賽道的領軍者,也已在多個方面有了領先積累:
其一,物理世界中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開展的基礎是,覆蓋全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覆蓋供應鏈全鏈條的產品。京東物流在這方面可以說遙遙領先,比如前文提到的龐大的基礎設施等等,在此不再贅述。此處需要指出的是,京東物流所擁有的倉配、快遞快運等六大網絡,退可以單兵作戰,在各自領域攻伐,進可以在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下,作為積木式產品,形成打包的一體化服務。
其二,數字世界中的物流科技
做好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因為它不僅要求物流服務商能夠提供基本的運輸、倉儲、分揀、配送等物流服務,還可以提供銷量預測、生產規劃、SKU及存貨管理等增值服務。
從數據上看,在過去3年,京東物流的技術投入累計近53億,到2020年底,京東物流已經擁有及正在申請的技術專利和計算機軟件版權超過4400項,其中與自動化和無人技術相關的超過2500項。當然,更有說服力的是京東物流以亞洲一號為代表的智能化倉群,以及相關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能力。
其三,商流認知和行業洞察
從自建到開放,這樣的發展歷程,讓京東物流具備了“零售+物流”雙重基因,讓它與商流貼合的更緊密,也讓其對中國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行業的獨特特征有了深入了解。正如前文所說的,京東物流自誕生起基因就和其它物流公司不同,它不是像快遞一樣打造標準化產品,扮演承運角色,而是從一體化供應鏈角度,建設能力、服務客戶。而不同于快遞是標準化產品,供應鏈解決方案本身定制化特點明顯,需要對商流對行業有深度的認知洞察,這恰好為京東物流發揮優勢提供了舞臺。
基于豐富的服務經驗和深刻的行業洞見,京東物流也已初步具備了為各行業定制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能力。根據披露,2020年京東物流為超過19萬家企業客戶提供服務,涉及快銷、服飾、家電、家居、3C、汽車和生鮮等多個行業,其中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達到5.27萬家,相比2018年增長62%。
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的提升,不僅意味著“買單”的客戶增多,更意味著京東物流能深入不同行業、不同客戶,了解需求,熟悉痛點,解決問題,完善供應鏈解決方案,進而打造出模塊化的產品 ,實現通過積木式產品組合方式,進行對外輸出,最終實現從定制化進入規模化復制階段。這也是為何本文第一部分會指出,當下于京東物流而言,規模和市場份額相比于利潤更加重要——為的是打磨產品向未來。
那么,京東物流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成果如何?我們看一組數據:
今年一季度,在京東物流的助力下,京東集團的庫存周轉天數進一步下降至31.2天,同比去年一季度大幅下降了4.2天,創下了比往年消費旺季更快的庫存周轉天數紀錄。
京東倉庫的自營貨品100%由人工智能的方式進行銷售預測、采購及補貨。
京東物流曾為某知名品牌提供智能商品布局服務,全網配送時效優化10%,運輸成本降低了200萬/年。
目前,京東物流已為多個領域提供一體化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這當中,不僅有雀巢、聯合利華、格力、無印良品等諸多世界500強企業,也有瓦軸集團、供銷社體系等大型國企背景的行業巨頭,同時,京東物流在全國各地的產業帶進行智能供應鏈樣板的打造,如廣州美妝、義烏文具、汕頭內衣、平邑水果罐頭等數百個產業帶。
……
除了以上種種,京東物流近期的布局,也為其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與快手的戰略合作,比如和騰訊智慧零售聯合推出京騰云倉……這些動作,意味著京東物流在進一步向視頻電商、私域零售輸出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卡位網紅經濟時代的快供應鏈體系。另外,京東物流在倉儲方面的強大資源,也為其服務社區團購提供了優勢。在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之外,其各個網絡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愈發強悍。
當然,京東物流也要短板要補,比如提升獲客能力,拓展外部客戶收入占比;比如擴大規模攤薄成本,進一步提升利潤率;比如提升干線運輸能力,完善供應鏈解決方案等等。不過,從核心戰略上看,京東物流選擇的是寬賽道、高壁壘的發展道路。
京東物流要做的不是綜合型物流巨頭,而是供應鏈基礎設施。為此,京東物流選擇了一個與大多數玩家不同的賽道——市場規模2萬億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
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盯的不是某一環節,而是在供應鏈優化的視角下,通過相關技術和經驗,提供一攬子服務,助力客戶降本增效,為全渠道提供供應鏈支撐。它比拼的不僅是單兵作戰能力,更是多兵種的團戰能力,也更加深入供應鏈上游。
在這個賽道中,京東物流具備了差異化競爭優勢,無論基礎設施和物流產品,還是相應的技術能力和經驗,亦或者是一攬子解決方案。要達到同樣的水平,追趕者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巨大的資金成本。另外,與快遞的標準化不同,供應鏈服務更強調定制化,這反而帶來了更高的壁壘。
而京東物流也在進一步強化自身這種優勢。據測算,京東物流此次全球發售募集資金凈額預計約為241.13億港元。上市所募集的資金,55%將用于升級和擴展六大物流網絡,保持競爭優勢;20%的募資將用于開發與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相關的先進技術,包括自動化科技、數據分析與算法以及其他底層技術等;15%的募資將用于擴展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深耕現有客戶,吸引潛在客戶。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