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海運依舊在跨境貿易中占C位,但由于疫情、海運時效、運力和集裝箱短缺的壓力等多重因素作用,讓部分貨物流向了中歐班列和空運。但是后兩者也有著不同的煩惱。
▍蘇伊士運河事件后,對中歐鐵路服務的需求突然激增
從23日到29日,蘇伊士運河整整堵了一周。受此影響,國內一些國際物流服務平臺近日收到關于中歐班列的咨詢,較之前多了一倍。
據國際物流公司Crane Worldwide Logistics亞太地區業務發展總監Marco Reichel表示,在為期一周的蘇伊士堵塞之前,通往歐洲的班列空間已經很緊張。
他表示:“我們在3月下旬以及整個4月的運力已經很有限,現在我們預計在5月份之前運力都將售罄。”
他補充說:“隨著需求的增加,我們預計運費將隨之上升。”
事實上,由于航空和海運運力的不足,去年中歐鐵路運輸量大幅增長了56%,達到114萬teu,并進行了12,400趟班次。據媒體報道,今年1月和2月,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96%,達到20.9萬teu。
Reichel補充說:“運力非常緊張,促使許多客戶也尋求其他選擇,例如從中國到歐洲的公路貨運。” “我們還從平臺運營商處得到了一些班列被取消的信息,這將加劇運力緊縮。”
諾曼國際物流(Norman Global Logistics)華中及華北業務發展經理Rob Foster表示,在鐵路貨運空間和日益嚴重的擁堵問題上,蘇伊士危機“沒有起到幫助”。
他指出,由于洛杉磯港口的擁堵,集裝箱短缺仍在繼續,而且由于蘇伊士的延誤和連鎖反應預計將持續數周,返回中國補充庫存的空集裝箱將嚴重短缺。
“ 5月初,中國還有另一個全國性假日,這可能會拖慢供應鏈。”
Foster說,目前鐵路網的延誤很小,主要瓶頸是從中國一些出發地出發的航班延誤3至6天。例如,他解釋說,就海關檢查而言,中國的鐵路碼頭不如集裝箱港口先進。
“由于貨物跨越不同的邊界,鐵路運輸公司必須進行大量的商品代碼檢查,由于代碼的措辭不同,一些貨物是不允許過境的;只要一個集裝箱被扣留在邊境,從而延緩了整個列車的行程。”
▍航空貨運包機價格創下新高,托運人選擇范圍縮小
除了供應鏈沖擊之外,3月份最后兩周的空運運價穩定,僅出現了個位數的波動。
但正如預期的那樣,貨運公司報告稱,由于蘇伊士運河危機,他們的包機費率已經飆升。
一家專門從事亞歐業務的貨運代理表示:“未來兩周包機價格將飆升,運力似乎不足,實際上,一些托運人已經通過航空與我們聯系,尋求替代解決方案。”
研究遠期需求的貨運投資者服務公司Freight Investor Services的航空和集裝箱部門負責人Peter Stallion表示,蘇伊士引發的潛在模式轉變,也在推動未來價格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是試圖將海空轉換,這是由于蘇伊士運河危機造成的擁堵導致貨物延誤。過去簡單明了的貨運時間表將變得至關重要,并開始通過飛機包機運輸。”
Stifel全球物流副總裁Bruce Chan解釋說,與此同時,零售庫存已接近歷史低位,而美國的刺激性措施很可能使東太平洋航線上的零售需求量增加。
他補充說:“美國逐步重新開放和接種疫苗,可能會推動制藥甚至新鮮食品領域的活動。但是在常見的空運商品類別中,我們認為高科技和電子商務相關的貨運正處于領先地位。”
Stallion先生說,接種疫苗的希望也推動了未來價格的下跌。他說,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跨大西洋價格開始“崩潰”,原因是預期會有更高的客運量,因此會有更高的運力。他解釋說,客運量將成為航空貨運的“核心指標”。
但是,在旅客旅行完全恢復之前,運力不足將繼續加劇波動。
Chan說:“我們預計,市場上寬體貨機不足造成的結構性運力不足,將放大全球航空貨運即期價格的波動。這既適用于預期的季節性波動,也適用于看似無止境的一連串的供應鏈沖擊。”
“在貨運方面,轉換的速度和增加的貨機交付速度有助于擴大全球運力,但我們認為,目前跨地區和跨模式的全球貨運能力幾乎普遍匱乏,這進一步降低了托運人的選擇性。”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