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你是否和小編一樣有這樣的感慨:感覺國慶假期還沒開始,便已結束。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小伙伴們還玩的開心嗎?可能對經常收發貨的小伙伴來說,可能心情會受到一些影響,因為快遞費又漲了!
國慶期間快遞即將迎來一輪漲價浪潮,中通稱將于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圓通、韻達、申通宣布上調全國各網點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送費,上調幅度為0.5元/票。
這并非快遞行業首次集體漲價,去年同期韻達和中通也曾發布公告擬調整價格。這一輪上調派送費是否最終將轉嫁到派送網點和消費者?
漲價背后是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帶來的網點營運成本增長,從更長期的角度看,快遞企業的票均收入出現下降,盈利壓力仍在持續。漲價對快遞行業的現有競爭格局將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快遞企業的低價競爭是否能走向終止?
專家:漲價不會直接影響市場價格
“三通一達”目前采用“中轉直營、網點加盟”的經營模式,此次上調的派送費是指發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的費用,一般由發件網點付給總部,再由總部轉給派件網點。
根據今年半年報,除了順豐、德邦以外,其余上市快遞公司票均收入普遍在3-4元之間,韻達、圓通、百世的票均毛利為別為0.53元、0.39元和0.12元。在此基數上,每票增加0.5元的派送費調整幅度較大。
對于此次上調派送費,圓通公告解釋稱,是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和末端派送,綜合考慮了成本上升、環境因素等影響。
韻達內部人士稱,調整因市場環境及提升快遞服務品質的需要,目前沒有接到其他地區調整的消息。
韻達快遞網點工作人員趙澤表示,漲價對網點和消費者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派送費上漲直接影響的是一級站點,不一定會轉嫁到下級網點。但網點可以靈活調整對消費者的收費,去年雙十一時他加了幾毛,“不能加太多,不然就沒人用了”。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認為,此次快遞企業漲價是一個企業內部的結算問題,和市場價格沒有直接關系,多收的派送費大部分會補回到網點。在討論漲價影響時,主要從地域和網點內部分配兩方面考慮。
“首先0.5元是派往上海地區的件才會漲,派到其他地區的件在源頭上影響不大。還有就是承包點內部消化的問題,怎么去分配,給派送員多少。”
貫鑠企業CEO、快遞業專家趙小敏稱,上漲的價格完全補到網點和快遞員身上的難度較大,漲價以后對企業的影響將會在明年的一季報中得以體現。
邵鐘林在接受搜狐財經“公司深讀”采訪時表示,未來面向消費者的快遞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未來快遞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因為現在還是同質化競爭”,
趙小敏持類似觀點,“今年6-8月,部分快遞企業不僅沒有漲價,反而出現降價的局面,因為快遞公司在上市以后總體業務量增速仍面臨較大挑戰。”
蘇寧、順豐、京東目前暫未漲價。蘇寧物流集團常務副總裁、天天快遞總裁姚凱近日在微頭條發文稱,承諾雙十一蘇寧快遞費用不漲一毛錢,“不讓用戶省錢還讓用戶多掏錢的雙十一,缺少最基本的真誠。
漲價背后:票均收入齊降
今年上半年,快遞行業整體保持較快增速,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20.8億票,同比增長27.5%;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745億元,同比增長25.8%。行情整體向好的背景下,7家上市快遞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均上漲逾15%。
另一方面,部分快遞公司票均收入現下降,進一步擠壓快遞公司盈利空間。
2018年半年報顯示,韻達單票快遞業務收入為1.74 元,同比減少 0.25 元/票;圓通快遞單票快遞產品收入較去年減少0.06元,單票毛利較去年同期下降0.03元。申通快遞半年報顯示,其單票面單收入和中轉收入分別為0.71元和0.76元,同比下降1.84%和7.4%。
半年報中,申通解釋稱單票收入下降主要因紙質面單使用量下降減少面單收入,以及貨物變小變輕引起單票重量下降。

數據源自2018年半年報,德邦、申通票均收入增長率缺省
收入下降使得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緊迫性日益增強。2018年上半年,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成本為1.206元,同比下降12.74%。圓通快遞單票運輸成本 0.84 元,較去年同期降低 9.32%。
趙小敏表示,隨著人力成本攀升、紙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一系列因素,快遞企業的盈利壓力逐漸攀升。“幾家核心快遞企業都完成了上市,監管成本包括X光機、實名收寄都使得整個企業運營管理費用上漲,現在還有環保需求,所以走向了上升的通道”。
除了盈利因素,“雙十一”前快遞漲價已有先例可循。
去年10月11日,中通快遞發公告稱,由于快遞業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從即日起調整快遞價格。同日,韻達也宣布對價格進行調整。
“雙十一”是每年快遞行業的攬件高峰。國家郵政局去年曾提示稱,11月11日至16日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5億件。數據顯示,去年11月,全國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47.1億件,遠高于月均的33.38億件。
申通快遞9月27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稱,由于雙十一快遞旺季需臨時增加一定的成本,“雙十一快遞調整派費是行業的例行做法。”
順豐營收占7家總和44%
據搜狐財經“公司深讀”統計,今年上半年,7家上市快遞企業上半年的業務量占全國總量的71.77%,中通以37.15億件排名第一,占據16.83%的市場份額。韻達、圓通、百世分別位列2-4名,業務量市場份額均超過10%。


數據源自2018年半年報
順豐業務量僅占據8.41%的市場份額,但營收與凈利潤均排名第一,分別為425.04億元和22.34億元,其營業收入占7家快遞公司總和的43.91%。
從運輸產品結構上看,當日順豐即日、順豐標快、順豐次晨等時效類產品營收為257.32億元,占總營收比60.54%。此類運輸定價相對較高,提升了順豐的票均收入,從而提高整體營收。
半年報顯示,韻達、申通、百世、圓通四家平均票均收入為2.97元,而順豐22.69元的票均收入為前述平均值的7.6倍。

各類型業務收入情況一覽 來源:順豐2018年半年報
高營收的另一面,順豐的盈利能力并不占優,今年上半年快遞業務毛利率為18.85%,低于韻達的30.64%和申通的19.14%。
順豐的費用構成顯示,180.54億元的外包成本占總費用的45.55%,較去年同期的42.75%進一步上升。
直營模式是順豐區別于“三通一達”的標志。半年報稱,順豐總部到網店的各級經營機、從收件到中轉到派件的各個核心業務環節均以自營模式為主,部分非核心環節輔以外包模式。從半年報看,順豐的研發、信息技術均有外包參與,陸運干支線運輸中45.82%的車輛為外包車輛。
邵鐘林認為,順豐的外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對外包企業要求比較高,相比于加盟模式,更能保證派送、運輸的規范化。
除了外包費用以外,職工薪酬是順豐第二大項費用開支,今年上半年為97.4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87%,占總費用的24.58%。
趙小敏認為,順豐現階段利潤規模相對較小是因為中長期投入比較高,包括重資產、研發等方面,這些前期投入帶來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間,后期利潤會有一個爆發的過程。“預計順豐營收達到1000億以后,利潤會到50億元到60億元這個規模”。
“三通一達”與順豐是幾乎是截然相反的模式——高業務量、低單價和低營收。
以占據市場份額最高的中通為例,其業務量是順豐的近兩倍,營收卻不及順豐的五分之一。
從成本構成看,中通的線路運輸成本占總成本比重的46.75%,分揀中心成本占比26.43%。分揀設施的自動化成為快遞公司的普遍做法,中通在半年報中稱由于分揀設施自動化水平提高,抵消了人工成本的持續增加。申通在半年報中測算,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投入預計可以節約70%的人工成本。
中通快遞CFO顏惠萍表示,中通未來將專注對轉運能力的建設和收派費體系的落地。“不斷強化轉運平臺的能力和效益,維護加盟網絡快遞業務員收入的市場競爭力從而確保整體網絡的穩定性。”
雖然“三通一達”正在通過創新與精細化節能增效,但回歸模式根本,規模仍是其生存發展的關鍵。
趙小敏表示,快遞行業整體仍不能擺脫低價競爭,“對于它們現有的業務模式來說,沒有量,一切都沒有。”
本文轉自搜狐財經,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