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電商行業的發展,網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量也隨之增加。一件快遞一般會有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沖物等7大類包裝。
據了解,我國快遞紙箱回收率不足20%,沒有回收就意味著無法循環使用,資源浪費顯而易見。隨著消費者痛快買與痛快丟棄紙盒,帶來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與資源浪費問題。僅2016年全國就使用99.22億個紙箱。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僅在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206億件、同比增長48%,隨之產生的紙殼、膠帶、塑料袋等垃圾達到400多萬噸,僅包裝使用的膠帶總長就可繞地球赤道425圈之多。那么關于快遞包裝垃圾各物流企業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從2016年6月起,全國最大物流平臺菜鳥網絡聯合包括中國郵政、“四通一達”在內的32家中外快遞物流企業啟動“綠動計劃”,推出了100%可生物降解的快遞包裝袋和無膠帶環保紙箱。
那么其他國家又是怎么處理的呢?
日本:鼓勵包裝再生利用
在亞洲地區,日本在包裝綠色化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日本不僅制定并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于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后,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比利時:稅收助力回收利用
制定一種“生態稅”,規定凡用紙包裝的食品和使用回收復用的包裝可以免稅,其他材料則要交稅,對于使用可回收復用的包裝必須出具已被重復使用的證據。
荷蘭:合同明確規定資源回收
荷蘭包裝界代表與政府簽訂了一份合同,該合同內容包含了荷蘭市場上流通的外國產品。合同明確自1997年1月1日起65%的包裝材料必須可重復使用,其中45%的包裝材料必須回收,20%則要求利用焚化法去生產能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