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資訊 > 新聞資訊 > 物流頭條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快遞業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 全行業將加速技術轉型

  11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天貓“雙十一”物流訂單量超過10億,用時23小時18分09秒。十年前,這一數字是26萬,而這已讓當時的快遞物流行業感到壓力,今年的10億包裹,相比十年前增長了4000倍,而“爆倉”一詞卻已經消失。

  “中國很快會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很早前,馬云就預言這一天會到來,他希望菜鳥和全行業提前做好準備,“光靠累是干不出來的,我們必須不斷創新。物流公司只有聯合作戰,才有可能解決每天10億包裹。”

  這背后,“雙十一”年年刷新紀錄的銷售數據在為電商帶來翻番業務量的同時,也倒逼著支撐商品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才讓快遞物流業與電商行業的相互成就成為可能。

  “雙十一”與物流的相互成就

  十年前,民營快遞正等待國家政策的全面放開。

  2009年4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公布,快遞業務實行經營許可制度,并為企業規定了準入門檻,民營快遞終于迎來了合法身份。當時的民營快遞剛剛起步,通達系快遞網絡剛剛擴展至全國。

  也正是這一年,民營快遞企業開始和電商走到一起。2009年,淘寶網推行貨到付款。買家在淘寶網上拍下商品,快遞公司將商品送到買家手里經過驗收后,買家直接付款給快遞公司。快遞公司再與支付寶結算,支付寶返款給賣家。

  不能忽視的是,當時賣家、買家、快遞公司三方的信息流仍然不通暢。快遞公司為此推出了短信服務項。在快遞從快遞網點送出之前,給買家短信提示,告知快遞到達時間。同時,為業務員配備終端設備,買家的簽收信息即時上傳,賣家也可以及時獲取送達信息。

  從那時起,物流公司在設法滿足電商業務需求的同時,開始升級自身服務改善體驗的可能。

  電商與快遞兩個行業命運的綁定也是在這一年完成。2009年末,為了提振淘寶銷售額,阿里巴巴決定在年末增加一場促銷,張勇看到了這個有些戲謔的草根節日——“光棍節”。

  一場商業變革的起初正是這樣顯得有些無厘頭,在此后的八年時間里,“雙十一”銷售額不斷翻番創出新高。從全網電商成交額來看,從2010年至2016年分別為11億元、70億元、251億元、450億、805億、1229億元、1770億元,2017年更是實現了2540億元的新高峰,較2009年增長近4300倍。

  連年增長的“雙十一”銷售額,是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熱潮的縮影。“雙十一”十年的火爆也同樣是中國電商行業最繁榮的十年。而電商行業的壯大離不開背后支撐其發展的基礎設施——快遞。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8.6億件,當年全國快遞業務收入479億元。這樣的業務量不足2018年單季單月的業務量,這樣的收入也不足2017年的十分之一。不得不說,電商成就了快遞,快遞支撐起電商,民營快遞行業搭上了電商高速發展的紅利。

 從26萬爆倉到一天10億平穩運行

  電商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其發展速度遠遠超出快遞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因此,從2010年起,快遞“爆倉”現象開始不時發生。

  爆倉的直接后果是,一件快遞的配送時間從平日的2-4天變成至少1-2周,快遞企業經常被消費者投訴,而快遞員忙得連吃飯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有些商家也因為打包配送的問題被迫在網上掛出“致歉信”。

  “雙十一”不斷刷新的交易、訂單紀錄,也在促使物流快遞業去創新方式,應對日益增長的業務。阿里巴巴也希望能對這一狀況進行改善。

  2011年1月,馬云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領銜集資千億元投資建設為電子商務配套的現代物流體系,以推動社會化物流平臺的建設。經過兩年多的構思與實踐,2013年5月,菜鳥網絡正式亮相,由阿里巴巴集團聯合銀泰、順豐、通達等快遞企業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網”項目,希望通過智慧、協作的方式,改變傳統人力的行業。

  伴隨著與互聯網的進一步融合,快遞企業的效率逐步提高。近10年來快遞平均單價在不斷下降。據產業信息網報道,2010年至2017年,全國快遞平均單價由24.6元/件降至12.4元/件。雖然同質化經營依然困擾著民營快遞企業,但快遞企業的配送效率和物流服務的確有著顯著的提高,行業正面向服務體驗的競爭。

  伴隨著電商成長的十年,快遞業處理包裹量和配送速度快速提升,爆倉的情況鮮有發生。同時,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也讓資本市場看到了行業的廣闊前景。

  2016年到2017年初,順豐、三通一達及百世密集登陸資本市場,民營快遞迎來高光的資本時代。快遞公司紛紛開啟了航空運輸、高鐵運輸等新的運力資源。更重要的是,2016年,快遞企業迎來了數字化、智能化時代。

  如今,快遞企業不僅能夠應對“雙十一”期間如洪水般的包裹,配送效率更是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而中國的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去年超過400億件,收入達到4957億元,已經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行業更是孕育了包括順豐、三通一達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

  全行業加速技術轉型

  快遞公司走向資本市場的背后,是在智能物流骨干網協同下,中國快遞行業正在經歷的一次大升級。

  2014年,菜鳥電子面單推出后,每個包裹有了一個標準的“身份證”,行業有了數據化的基礎設施。隨后,自動流水線、機器人……從稀奇到普及。如今,在快遞企業的倉庫中,機器人的身影隨處可見,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

  技術無疑已經成為行業的關鍵詞。今年“雙十一”,物聯網技術從物流園區管理、商品的存儲揀選調撥、干線運輸、網點管理以及末端配送,端到端落地應用。

  目前,菜鳥已經在倉儲、運輸節點、車輛、末端、包裹等環節加大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整個行業加入技術投入,實現物流要素的數字化、智能化。

  在圓通蕭山分撥中心內,菜鳥與圓通速遞近期也聯合啟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菜鳥“小藍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個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

  在末端,菜鳥推出的智能語音助手已在主要快遞公司上線,幫助快遞員自動完成“派前電聯”,提高配送效率與消費體驗。菜鳥驛站也宣布,覆蓋北上廣深杭等全國大中城市的智能柜繼續對快遞員和用戶免費,能提供免輸手機號批量投柜,讓快遞員提高投柜效率。

  快遞全數字化流程的實現,為統籌全網,實現智能路由、提前預測備貨等提供了可能。

  同時,今年是天貓“雙十一”十周年,阿里巴巴城市戰略全面升級,全國400座城市全面參與線上線下狂歡。利用“互聯網+”對本地生活服務生態體系的全面升級。新零售的落地,帶來同城配送、即時物流,眾包運力,產生了門店發貨、盒馬等3公里生活圈。

  “雙十一”和物流業都在發生著改變,同時也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十年前的一場電商年末促銷,把屬于“單身漢”的節日變成了全民狂歡,成就了電商行業翻倍的銷售額,也成就了物流快遞的搖身一變。經過十年生長,科技、智能成為關鍵詞。現在,物流快遞業正在走向“全球一張網、智慧大協同”的進化升級。

  本文轉自新京報,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