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查驗是指海關在接受報關單位的申報后,依法為確定進出境貨物的性質、原產地、貨物狀況、數量和價值是否與貨物申報單上已填報的詳細內容相符,對貨物進行實際檢查的行政執法行為。查驗是國家賦予海關的一種依法行政的權力,也是通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海關查柜是會產生一些額外費用的,但這些費用不是海關收取的,而是碼頭收取的吊柜費,拆柜費等費用,因為是海關查驗才有此費用,所以碼頭一般把這些費用稱之為海關查驗費,碼頭會開具正規發票的。
而海關查驗是不收錢的,但是因為查驗是在港區進行的,港區要負責拆箱,裝卸,封子等等,所以要付給港區錢,這也是國家的規定。
海關查貨一般有幾個方向要查,所以常見查驗出錯的問題一般有:
1、.核對品名
這里比較容易出錯的就是產品學名和俗名容易弄錯,然后就是英文單詞多個意思翻譯過來的中文品名和實際品名有時候對不上。
2、核對規格
容易出錯的就是有些工廠客戶把紙箱包裝規格打上來了,還有就是規格有很多種的分別需要一個最大的一個最小的,然后有一些不規則的產品長度的規格有兩個,一個上面的長度,一個下面的長度。
3、核對數量
是總數量,容易出錯的都是少報多出,特別是退稅的,這里經常出錯的原因就是報關資料是提前做的,做柜裝貨的時候數據有變動忘記更新過來了。
4、核對重量
重量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有兩個。
第一就是大宗貨物毛重和凈重與實際重量上下幅度超多3%-5%。
第二就是以重量計價的產品只曉得毛重但是凈重是計算出來的,很多客戶有了毛重通過毛重減去凈重除以件數不超過1或2公斤這個公式來倒推凈重,導致與實際凈重不符合,我曾今經歷過一個搞笑的客戶用這種方法計算錯誤的凈重,最后查驗的時候海關不用開箱稱重就判定有問題,原因竟然是客戶定制的紙箱上面每一個都有箱嘜,箱嘜上面都有單間毛重和凈重,和報關單的重量完全對不上,這也太馬虎了,估計紙箱是提前做的。
5、核對件數
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尾箱和樣品和贈送的東西沒有計算進去,曾經有客戶出了一個柜子自己生產的貨物,裝柜的時候又在柜門口裝了幫國外客戶裝了在中國買的4,5箱其他廠產品,總件數沒有求和
6、核對嘜頭
有些產品有嘜頭,有些沒有,有些嘜頭會體現一些產品,logo信息,如果有一定要體現在報關單上。
7、核對是否侵權
這個大家都懂的,名牌,仿牌,廠牌,吊牌,R標識,Logo注意區分開來。
8、核對產終地
就是貨源地,有些工廠會在包裝是透露一些產品的貨源地的信息或廣告信息,特別是三方貿易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的產地信息或目的地信息,特別是去俄羅斯的三方貿易,新加坡的公司從中國買貨賣給供應商不清楚的俄羅斯的買家,產地信息隨機千萬不要弄錯,否則清不了關。
9、核對歸類
核對海關編碼是否準確,比較容易出錯的就是多功能的產品歸類要準確,例如帶有通話功能的平板電腦應該歸類手機而不是平板電腦。
10、核對新舊
舊的很多東西都不能出口的,容易出錯的就是平板柜開頂柜的機器露天淋雨容易讓人誤判是舊的,還有就是搬家移民柜子很多東西都是舊的。
11、核對價格
海關進出口的每一款貨物對應的編碼在海關系統內都有一個價格區間,這個區間一般有兩個,一個是當地出口口岸的價格區間,一個是全國范圍內的限價區間,特別是進口的時候對價格的審核特別嚴格,出口的時候相對還好點。需要這方面價格區間的人可以找我要,我手頭上有電子檔的。
12、取樣送檢
這種比較少見,一般都是通過肉眼無法判斷的需要化驗的化工品啊等產品。
13、檢查車體
中港運輸的時候檢查托運集裝箱的貨柜車。
14、檢查箱體
檢查集裝箱,基本上沒有仔細檢查,也查不出什么問題,一般就是特種柜的時候仔細檢查下。
15、是否夾藏
就是是否夾帶一些工廠沒有生產的或漏報的東西,這個我見得比較多,什么臘肉香腸啊,名牌電視啊,書籍啊,電動自行車啊數不勝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