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快遞柜集中化加速。同以深圳為大本營,中集e棧的時日無多,而豐巢則全面接盤e棧。4月18日起,e棧將全面退出市場,系統更新后并入豐巢。以后,小區里再沒有e棧的快遞柜,而投放至這些快遞柜里的取件信息將全部由豐巢通知。
別了,e棧“非常感謝您的一路支持!原e棧柜機將在4月18日前停止服務,請小哥登錄微信e棧快遞俠小程序將賬戶余額提現。”日前,快遞小哥吳先生收到e棧的告別短信。
在深圳沙頭角某小區,e棧的快遞柜仍在居民樓顯眼處,靠近單元入口。而相隔50米的地方,綠色版的豐巢快遞柜已經于數月前進駐小區的外圍。e棧的快遞柜里已無新快件,新快件都會被投遞到距離更遠的兩個快遞柜。按照手機收到的短信提示,吳先生把e棧的余額提現了。
經南都記者多方求證,e棧內部人士確認:4月18日起所有的e棧快遞柜將全面退出市場,并由豐巢接盤。目前,大部分的e棧快遞柜已經完成系統的更新升級,之后的投件、發件提醒將由豐巢系統統一發出。至于是否所有的e棧快遞柜仍會保留在原來位置并投入使用,該內部人士則表示由豐巢去做最終的調整。
據悉,中集e棧是中集集團旗下中集電商于2014年創立的智能快件箱品牌,其聚焦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在三年時間迅速布點至少1.4萬臺。
2年前收購,系統并入近期完成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e棧的收購已經完成。2017年9月,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宣布以8.1億元收購深圳中集電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棧)100%股權,后者主要運營約1.4萬組“e棧”快遞柜。收購完成后,豐巢將擁有并運營約7.4萬組快遞柜。
只是,e棧和豐巢兩者的系統仍舊保持獨立運轉,直至近期e棧才完成系統的并入及更新。早前曾有業內人士指出,“系統合并是遲早的事情”,既然完成了收購,兩者要實現效率、品牌認可度的提高,兩者必須要統一,而非各自為政。
“以后豐巢和e棧在人員、資源、后臺系統的整合上面會有一系列動作,會依據現在團隊能力、系統整合難度來分階段實施。”豐巢方面曾如是回應。如今,系統合并歸一,市場再無e棧,能看到的只有豐巢品牌,這成了以上回應最好的佐證。
焦點
集中化:智能柜江湖的關鍵詞
中集e棧成立于2014年,豐巢科技則起步于2015年6月。后起之秀,收購了曾在智能快遞柜占有重要席位的玩家,其背后不難看出智能柜江湖的波瀾:集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把市場先占有了,把地盤先圈好了,再談盈利模式。這成了智能柜江湖乃至眾多商業新風口的共識。大玩家收購小玩家,最后成為頭部玩家,最終的盈利模式或許才能真正成型。
毫無疑問,快遞柜已經成了電商平臺、快遞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快遞市場又是如何呢?兩個大咖拿走七分天下,后起一個新極,剩下的小玩家分走殘余市場,這便是現狀。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國內主要快件箱企業投入運營智能快件箱27 .2萬組,快件箱的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僅豐巢和中郵速遞易就占據超七成的市場份額。
截至2018年9月,中郵速遞易遍布全國287個城市,終端設備布設達8.5萬臺,累計快件投遞量超19億件。截至2018年6月,豐巢已安裝運營的智能快遞柜已超10.4萬個,全年累計取件量近25億。此外,2018年6月,菜鳥網絡與“三通一達”和百世共同組建了“浙江驛棧”,有望成為智能快件箱市場新的一極。
老大難:虧損嚴重,燒錢能否持續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中郵速遞易還是豐巢科技,雙方均面臨著虧損嚴重的局面。除了快遞普遍不送貨上門,部分地區的快遞柜,也悄然從“免費”變成了“打賞”,還有的開始收起了“超時費”。爭議性話題的背后,是企業們的持續承壓:快遞柜到底收不收費?免費的情況下,又有何種盈利方式?
快遞柜虧損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主要兩方面問題:一是營收方面,用戶不愿為此付費,而快遞員支付的費用較低;二是成本方面,設備生產成本較高,同時投放點位租金較高。
據了解,我國智能快遞柜行業各方累計投入已超過300億元。同時,快遞柜場地使用費以及運營維護等成本也還在持續升高。但是面對大量的資金投入,眾企業卻始終找不到盈利的途徑,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
同一時間,“便利店+代售點”的模式,正在給快遞柜帶來強勢挑戰。“快遞柜、便利店、物管是目前最主要的三個投遞渠道,哪個方便用哪個。”快遞員李先生表示,各種渠道投遞都是免費的,選擇主要看客戶的便利度。而從多位市民反饋的體驗來看,快遞柜和便利店也沒分出明顯的高下。而對快遞企業而言,快遞與便利店合作也頗有好處,即在較短時間內用更低的成本補足網點數量。
有業內人士表示,希望把快件箱這樣的設施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規劃建設中。但不管哪種模式,燒錢開拓的日子走不遠應是共識。
手記
競爭白熱化盈利冷冰冰
從確認收購,到最終完成系統更新合并,豐巢用了近兩年時間。從此,e棧退出國內市場,智能柜江湖“順豐系”再下一城。如今,智能柜江湖除了順豐旗下的豐巢,便是中國郵政的速遞易,這二者分走了市場的七成份額;而新晉的一極則由菜鳥網絡與“三通一達”、百世共同組建的“浙江驛棧”來擔當。菜鳥網絡,這便是阿里麾下的戰斗軍。
起初,豐巢科技的成立并非只有順豐一家。順豐牽頭,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四家物流公司入股共同組建的智能快遞柜企業,于2015年6月6日正式成立。轉折在于2018年6月,申通、韻達相繼發布公告,宣布轉讓持有的“豐巢科技”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后,順豐的直接資方名單中再無其他快遞公司的出現。阿里麾下的菜鳥網絡順勢牽手“三通一達”。順豐對戰阿里,這個格局便現出雛形。
快遞智能柜江湖的波瀾,顯示著競爭白熱化下的盈利之殤。豐巢科技的實際掌控人便是順豐掌門人王衛,智能柜作為快遞行業解決最后一公里痛點問題的載體,順豐不會錯過。但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各家快遞企業入局意味著都要分走一杯羹。
小玩家被大玩家收購,大玩家最終逐浪頭部玩家,大浪淘沙的洗牌過程,順豐、阿里、中郵格局漸漸成型。但更多的快遞企業,選擇在智能柜市場前觀望與退縮。與其投入大量成本自建快遞柜,這些快遞企業更愿意選擇聯手,或者投身新模式,和零售便利店及代收點進行合作。
實際上,作為有著戰略意義的智能柜,智能柜被業內寄予厚望:解決快遞行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快件可以集中收發,大幅度提高效率。但顯然,這個痛點需求把握得并不夠準確。明明我在家,我的快遞怎么不送上門,反而不經我同意扔在了快遞柜?這樣的疑問反復出現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里。而快遞超時未取,到底要不要收費?怎么收費才是合理?這樣的爭議性話題一直未有解決定論。
競爭白熱化,盈利冷冰冰。在智能柜行業角逐出最終的勝者之時,所有的玩家或許都應該思考,如何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找到一條穩定持續的盈利模式。
豐巢
收購e棧
2017年9月,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宣布以8 .1億元收購深圳中集電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 簡 稱e棧)100%股權,后者主要運營約1 .4萬組“e棧”快遞柜。收購完成后,豐巢將擁有并運營約7 .4萬組快遞柜。
2019年4月18日起,e棧將全面退出市場,系統更新后并入豐巢。目前,大部分的e棧快遞柜已經完成系統的更新升級,之后的投件、發件提醒將由豐巢系統統一發出。
快件箱的江湖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國內主要快件箱企業投入運營智能快件箱27 .2萬組,快件箱的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僅豐巢和中郵速遞易就占據超七成的市場份額。
截至2018年9月,中郵速遞易遍布全國287個城市,終端設備布設達8 .5萬臺,累計快件投遞量超19億件。截至2018年6月,豐巢已安裝運營的智能快遞柜已超10 .4萬個,全年累計取件量近25億。
此外,2018年6月,菜鳥網絡與“三通一達”和百世共同組建了“浙江驛棧”,有望成為智能快件箱市場新的一極。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