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消息,日前有報道稱,亞馬遜宣布擴大測試范圍,其無人送貨機器人Scout將在加州進行測試。據《電商報》了解,Scout機器人由亞馬遜位于西雅圖總部的研究部門制造,專門為“最后1公里”配送而生;今年年初的時候,亞馬遜方面就曾表示,該公司的Scout送貨機器人正在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測試。
事實上,亞馬遜在“最后1公里”領域的布局也不僅如此。在2018年間,該公司就相繼宣布增加40輛印有“Prime”標識的專屬貨車用于“最后1公里”的配送,以及宣布將訂購2萬輛奔馳Sprinter貨車用于美國本土的配送計劃,亞馬遜的末端送貨服務也在不斷迭代升級當中。
與此同時,亞馬遜還接連啟動了Amazon Shipping以及快遞服務合作伙伴計劃( Delivery Service Partner Program )等項目。而在無人化裝備的研發投用方面,2018年,亞馬遜就曾提交了54項無人機方面的專利申請;今年6月,該集團又宣布推出最新的送貨無人機,致力于為Prime服務會員加快送貨速度。另一方面,亞馬遜倉庫的倉儲自動化部署也在同步推進。
據了解,為了降低運輸成本,減輕對聯邦快遞、UPS以及美國郵政等公司的發貨依賴,亞馬遜在物流網絡方面的建設可謂是煞費苦心。今年年初,亞馬遜則明確表示出將與聯邦快遞、UPS等進行競爭,在年度文件中首次在競爭對手列表中添加了“運輸和物流服務”。今年6月和8月,聯邦快遞也相繼宣布,結束與亞馬遜的空運以及陸運合同。
縱觀亞馬遜的物流配送布局可知,在航空運力方面,去年11月就有消息稱,亞馬遜正在提供大幅折扣服務,與聯邦快遞和UPS相比,其折扣力度甚至高達50%,以借此吸引更多的賣家試用其推出的試點航運服務。
今年年初的時候,亞馬遜航空貨運部門Amazon Air又新增加了50架飛機和幾個新的地區樞紐。5月,亞馬遜計劃投資15億美元在肯塔基州建設的航空樞紐也正式破土動工。該集團還對外宣布,計劃到2021年將其航空貨運網絡擴大近1/3,飛機增至70架。
目前,亞馬遜已上線了自身的數字貨運代理平臺,并在海運業務也進行了相關布局。并且,亞馬遜還對外發布聲明稱,將推出一系列激勵措施,鼓勵員工辭職創業,創建為亞馬遜服務的快遞企業;旨在擴展亞馬遜獨立的物流體系,并從聯邦快遞(Fedex)以及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那里贏得用戶。
同時,亞馬遜還計劃在俄亥俄州開設兩個機器人配送中心,以及計劃在匹茲堡開設賓夕法尼亞州第15家物流中心。樂天智庫數據表明,現如今,已有將近一半(48%)的亞馬遜包裹是由該公司自己遞送的。一些華爾街分析師預測,亞馬遜2019年還將加倍發展其送貨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亞馬遜的物流配送網絡正在不斷擴大中,但與其對標的聯邦快遞以及UPS等傳統物流巨頭相較而言,亞馬遜在飛機、卡車和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體量上仍與這些巨頭有著較大的差距。高盛的分析師曾表示,亞馬遜快遞業務如果要達到UPS、聯邦快遞的水平,還要投入1200億美元的資金。
且在亞馬遜加大物流科技投入的同時,聯邦快遞也在測試一款名為SameDay Bot的送貨機器人,UPS則成立了無人機送貨子公司,并正在尋求聯邦航空局(FAA)的相關許可證批準。
另一方面,亞馬遜的老對手,沃爾瑪也有著自己的物流業務,并在末端配送等業務領域與亞馬遜形成了競爭關系;此外,亞馬遜在物流行業的競爭對手貨運代理公司 Flexport,還在今年2月完成由軟銀領投的 10 億美元的融資,業務有望繼續擴張。
而eBay也計劃于明年在美國推出一項有成本效益的物流服務 “Managed Delivery”,挑戰亞馬遜。總的來說,亞馬遜物流的競爭對手不在少數,其進階之路也并不輕松。由于工作福利待遇原因,亞馬遜配送中心就經歷了不少風波。在亞馬遜今年的Prime Day銷售期間,該集團明尼蘇達州一家配送中心的工人就舉行了罷工。
此外,據報道稱,近日,一些洛杉磯及周邊地區的公司已對亞馬遜物流公司提起訴訟,指控亞馬遜不道德商業行為迫使當地物流合作企業倒閉,要求獲得補償性及懲罰性損害賠償。據悉,這些提起訴訟的公司都是亞馬遜快遞服務合作伙伴計劃(Delivery Service Partner Program)的一部分。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