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通快遞”)近日發布《關于擬發起設立新浪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顯示,擬參與發起設立新浪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浪人壽”),注冊資本為15億元,其中,申通出資1.8億元,占標的總股本的12%。
針對此次參與發起設立新浪人壽,申通快遞表示,這是公司推動實業與資本“兩輪驅動”、構建快遞、國際、金融、數據和供應鏈等業務板塊,實現公司以快遞業務為核心,以新業務發展為輔助的多元化戰略布局。
這并非申通快遞首次涉足保險領域。該公司2017年10月曾發布公告,宣布擬聯合圓通、中通、韻達等發起設立中邦物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邦保險”),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申通快遞擬以自有資金1.6億元出資,占中邦保險總股本的16%。
據了解,中邦保險屬于財險公司,以物流行業的保險需求為主,涉及各類貨物運輸險、車險、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及意外險等產品,與申通快遞主業協同程度較高。然而,中邦保險至今尚未獲得財險牌照,進展緩慢。
申通快遞布局保險領域的初衷是為了輔助其核心快遞業務,而快遞包裹的延誤、損壞甚至丟失,以及快遞員在末端派送中可能出現的交通意外等都涉及到財險。國家郵政局公布的快遞投訴報告顯示,消費者申訴問題主要為快件丟失、損毀和延誤。
如此看來,申通快遞聯合“阿里系”快遞企業發起設立中邦保險似乎契合其戰略布局。而此次發起設立的新浪人壽則不然,首先申通快遞并非控股股東,其出資1.8億元,持股比例僅12%,與奉化投資并列第4大股東。同時,壽險業務與快遞主業的協同性遠不及財險。
同時,申通快遞在壽險領域并無基礎。盡管申通快遞數量龐大的快遞員隊伍可作為潛在的銷售力量,但快遞員并無壽險從業經驗,難以切入市場。同時,快遞員隊伍流動性較大,壽險客戶的培養需要時間積累,或許在用戶的信任感尚未建立之前,快遞員已經流失了。
此外,據《電商報》了解,目前,我國壽險行業并不十分景氣。數據顯示,2018年非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實現盈利185億元,同比2017年203億元下降9%。2018年,壽險原保費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2018原保險保費收入2.07萬億元,同比下降3.41%。
今年以來,壽險行業呈現增長態勢,但仍有半數公司處于虧損狀態。申通快遞此時入局,能不能成功分一杯羹要畫上一個問號。同時,壽險公司盈利周期在5年以上,需要持續投入,這對公司的現金流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9月19日,申通快遞披露2019年8月份經營簡報,快遞服務收入有所增長,但單票收入同比下降13.48%,為2.76元,仍在持續下滑,這也是其在2019年半年報中就已暴露出的問題,至今仍未得到改善。今年上半年,申通快遞實現歸母凈利潤8.32億元,同比下滑4.04%,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處境。
同時,隨著快遞行業頭部企業之間競爭加劇,申通快遞的毛利率出現持續性下滑局面。該指標由2016年的19.85%跌至2019年上半年的13.78%,三年間下滑了6.07個百分點,這對于毛利率本就不高的申通快遞來說,影響不容忽視。
申通快遞入局壽險行業的背后,公司正在經歷盈利能力下滑、快遞主業陷入價格戰泥潭的不利局面,從協同和輔助角度而言,設立壽險公司對申通快遞的核心業務能有多大幫助尚未可知。
或許,在各大快遞企業相繼布局金融業務的背景下,如圓通收購上海星達保險經紀、持股浙江桐廬農商行,順豐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獲批等,申通只是不想在布局金融的這條路上掉隊。
值得一提的是,中邦保險至今尚未獲批,設立壽險公司同樣有無法獲批的風險,申通快遞為此留了一條退路。申通快遞在公告中表示,各方一致同意,如本次籌建未能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則各方應根據本協議的約定承擔公司在設立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按其實際繳納比例收回。
綜合來看,申通快遞的壽險之路或許并不平坦,好在已經留好了后路,還算明智。
本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歡迎大家關注九州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