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時間倒回2019年,中國“南北船”的聯合重組,以及韓國現代重工集團(HHI)和大宇造船(DSME)的整合,每每出現新的進展,便會引起業內一波熱議。而在去年11月底,面對中韓兩國造船企業各自整合的壓力,日本最大的兩家造船企業——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和日本造船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JMU)也宣布,就資本和業務合作的基本事項達成共識,并簽署相關協議書。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2021年3月31日前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其業務包括油輪、貨船和運輸船的設計、建造和銷售等,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聯合分別持有合資公司51%和49%的股份。此外,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聯合還將共同開發新的船舶生產技術和配送設施。
而近日,日本造船業又傳來引發業內熱議的消息——推出“全日本造船合并計劃”(All Japan Shipbuilding Merger Plan)。
據了解,此次“全日本造船合并計劃”由日本國土交通省(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MLIT)牽頭,計劃整合日本國內15家大型造船企業。目前,日本國土交通省已與部分造船企業進行了初步討論。
為推進這一計劃,除上述兩家日本造船企業,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于去年年底宣布,計劃將旗下最大的造船廠之一出售給日本大島造船(Oshima Shipbuilding)。
日本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占據全球最大造船國的位置,目前卻久居第三大造船國的位置,僅次于中韓兩國。
面對中日韓造船企業上演的造船版“三國演義”,作為“吃瓜群眾”不禁冒出一連串的疑問:“全日本造船合并計劃”的推出,會為日本造船業帶來什么樣的轉機?日本于今年2月向世界貿易組織“告狀”,指控韓國政府向其本國造船業提供過多的財政援助,此舉是否會為日本接下來造船業整合計劃的推進帶來“反噬”?此外,日本三井E&S控股(原三井造船)和川崎重工已與中國造船企業成立合資船廠,中日兩國合資的造船企業如何在新的格局中尋找新的機遇?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