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民航趨勢論壇于11月18日在鄭州隆重開幕,本次論壇以“育新機開新局,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為主題,旨在探討疫情對航空業的中長期影響,思考行業格局戰略調整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航司發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總結上半年經驗與教訓,攜手同心渡過危機,打造后疫情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首日,飛友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鄭洪峰在峰會上發表《領跑者的憂思》的主旨演講。
貨運恢復的勢頭是否會持續?仍然需要我們看客觀事實。
航空貨運方面,我國國際航線上客機腹艙與全貨機載運量的比值約為49:51,國內航線上客機腹艙與全貨機載運量的比值約為82:18。這一運力格局下,隨著疫情爆發,客運航班大量停飛,航空貨運運力大幅降低,而與此同時航空貨物運輸需求激增,最終產生了航空貨運市場空前火爆的景象。為提升我國航空貨運能力,民航局4月3日宣布建立‘綠色通道’,簡化“客改貨”審批流程,我國的國際貨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全貨機運輸量迅速上升,航空貨郵運輸量也持續恢復。
但航空貨運市場的火爆并非常態,疫情推動了短期市場變化但不會改變長期趨勢。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逆轉,航空貨運增長放緩是長期趨勢;另一方面,短期防控物資運輸需求扭曲了市場,隨著疫情的常態化,防疫物資的運輸需求逐漸減少,市場逐步降溫,需求和運力供給仍將回歸常態。
而全球航空貨運市場雖然正持續恢復,但截至2020年7月,全球航空貨運需求仍低于2019年同期13.5%。長遠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仍將存在,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奉行的“本國優先”政策也將共同導致全球供應鏈格局與航空物流市場格局變化。中國航空公司必須把握貨運市場的長期趨勢,不能憑借疫情中因貨運收益的倍增而出現的短期火爆而將未來的發展押寶在貨運上。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