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放緩、需求疲軟、能源成本暴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多國進出口出現嚴重失衡。
同時,受強勢美元等因素影響,多國貿易逆差加劇。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美聯儲激進加息,全球貨幣政策路徑顯現更明顯分化趨勢,這將令美元匯率近期仍然高企,對全球貿易的沖擊力度加強。
不僅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出口強國,也陷入了貿易逆差的焦慮中。
全球多國陷入貿易逆差焦慮
美國11月貿易逆差大幅收窄
5日,美國商務部的報告顯示,美國11月貿易逆差收窄21.0%,至615億美元,為2020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逆差收窄程度為2009年2月以來最大,反映了商品進口降至13個月最低。
整體來看,2022年美國貿易逆差的大幅波動掩蓋了該國經濟的穩步增長。而現在貿易逆差的收窄所發出的信號是,未來幾個月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將有所放緩。
韓國時隔14年再現年度貿易逆差
近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韓國的貿易逆差為47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這是時隔14年,韓國經歷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首次出現年度逆差。
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出口增長6.1%,進口增長18.9%。相較于2021年,韓國出口同比增長25.8%,該國的出口增速經歷了大幅下滑。
韓國的出口向來被視作全球貿易的“晴雨表”。因此,該國出現年度貿易逆差難免會引發關注,尤其是它生產的芯片、顯示器和成品油,都是出口的關鍵產品。
日本11月貿易逆差創近十年同期新高
日前,日本財務省公布的11月貿易統計結果顯示,由于日元貶值和能源價格飆升,日本連續16個月出現貿易逆差,當月貿易收支逆差達到2.0274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35.5日元),超過2013年11月的高點。
因日元貶值和能源價格飆升,進口額同比增長30.3%,至10.8649萬億日元,增幅高于出口額。
德國11月貿易順差擴大至108億歐元
5日,德國統計局(Destatis)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11月調整后的貿易順差為108億歐元,高于10月份的68億歐元,也超過市場預期。
德國11月出口下降0.3%,至1351億歐元;進口下降3.3%,至1244億歐元,這可能反映了國內需求下降,但也反映了能源價格下跌的影響。
IMF:全球三分之一經濟體將衰退
目前,多家國際機構預測全球貿易將在2023年放緩。
世貿組織預測,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5%,而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僅增長1.0%,遠低于此前估計的3.4%。
原因在于,經濟狀況的惡化和不確定性的上升導致了2022年下半年的貿易放緩。與此同時,下半年國際貿易中間產品及消費品的價格不斷上漲,這進一步引發人們對于全球持續面臨通貨膨脹的擔憂。
UNCTAD就認為,全球貿易的前景存在不確定性,負面因素的影響似乎正在超過積極因素。由于高能源價格、利率上升、通脹持續以及俄烏沖突等的影響,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已經被調低。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經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至2.7%。
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警告說,全球經濟將面臨“艱難的一年”,比剛剛過去的一年還要更加艱難。“我們預計三分之一的世界經濟體都將處于衰退狀態。”
此外,她還表示,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經濟體同時都在放緩。
另外,據2日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整個歐洲、土耳其和韓國的數據均為負值;在3日公布的數據中,馬來西亞、越南、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的情況也同樣糟糕。
除了IMF的預測,華爾街的預測則是,在去年全球市場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后,2023年上半年的全球經濟可能會“波瀾起伏”。
投行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師則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衰退,但預計亞洲可以避免徹底的衰退。
“因為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市場條件緊縮,全球經濟狀況繼續惡化。然而,亞洲可能是壞的中最好的一個,會避免絕對的衰退。”
杰富瑞的分析師說,“在過去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和金融危機中,亞洲(經濟)均迅速回彈,我們預計它在2023年也能做到這一點。”
本文來源于搜航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