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為服務業和銜接生產、消費的重要紐帶,2023年除了繼續保持克服艱難險阻的韌性,更要充分發揮支撐引領經濟復蘇的供應鏈服務彈性,助推經濟發展取得更大成績。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初步核算的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我國GDP達到121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這個3%彌足珍貴,不可小看,其不僅反映了我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突破了120萬億元整數關,而且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所說的,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經濟穩健發展,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我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我國用數據再次證明了國家經濟發展動力依然強勁、人民偉大勤勞。要知道這一成就,是在疫情影響異常巨大和復雜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在難得。
物流在2022年保通暢、保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多個時段、多個地區車輛通行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通過通行管控措施創新和轉運模式調整,依然完成了民生所需、生產所求、行業所盼,物流業展現了十足的韌性,值得肯定,應給物流人一個大大的“贊”,同時也應給全國勞動者一個大大的“贊”!
進入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恢復經濟成為各行努力前行的目標。物流作為服務業和銜接生產、消費的重要紐帶,新的一年除了繼續保持克服艱難險阻的韌性,更要充分發揮支撐引領經濟復蘇的供應鏈服務彈性,助推經濟發展取得更好成績。
首先,物流要具備服務能力彈性。要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生產與消費高效對接為己任,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以服務創新、網絡化高效運行為方向,加快恢復服務能力——這既包括國內跨區域的干線服務能力,也包括對接干線、服務終端的配送能力。基于此,提高物流適應經濟恢復的服務彈性需求極其重要。這就需要物流最大限度克服自身能力恢復可能出現的發展困難,以及降低能力形成滯后問題的風險,以物流能力的高彈性應對經濟復蘇的需求彈性,為2023年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物流服務能力彈性。
其次,物流要具備運行功能彈性。要按照加快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業態模式創新發展對國際物流高效服務功能的新要求,沿海地區加快創新發展對高效物流服務和輻射功能的要求,中西部地區加快產業發展空間拓展對跨區域強大物流通道輻射功能的要求,東北振興發展提升國內、國際兩個方向的戰略保障物流服務功能需要,邊疆地區興邊富民對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前沿的功能要求,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樞紐設施的布局建設,提高構網能力和網絡化運行功能彈性,為經濟循環高質量、大規模運行奠定堅實的物流網絡基礎。
最后,物流要具備創新發展彈性。《“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為物流業邁向現代化,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在2023年我國物流現代化發展中,物流行業要再接再厲,發揚抗擊疫情時的勇敢和奉獻精神,充分體現“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精準聚焦現代物流發展重點方向、加快培育現代物流轉型升級新動能、深度挖掘現代物流重點領域潛力、強化現代物流發展支撐體系發展要求,在自身創新發展上展現出更大的彈性,為經濟恢復所需要的物流能力、功能彈性提供充足的內在發展動力。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