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配送江湖不乏闖關者,而近日入局的這位既是新朋友又是老面孔——哈啰。對此,不少人心生疑問,選擇此時入局的哈啰,真的準備好了嗎?
哈啰正式入局,即時配送戰火再起
2024年剛開始,哈啰App宣布正式上線送貨跑腿服務,同時,官宣收到不少司機、貨主的積極反饋,也令許久沒有新動向的即時配送賽道一時間熱鬧起來。
其實,對于即時配送的布局,哈啰開始得更早。有媒體報道,2020年5月,哈啰在東莞、佛山內測“哈啰快送”。據悉,當時該項目處于內部孵化階段,主打不超過500千米的物流配送,主要配送30千克以下的小件物品。
如今3年過去了,再度傳來哈啰上線送貨跑腿服務的消息,從打法上看,這次哈啰顯然是有備而來。
哈啰表示,此次上線的送貨跑腿服務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是特惠拼單,主打超低價、跨城半日達、單單可省20%;第二是特惠快送,主打同城、跨城小時達,損必賠;第三是專送,主打專車直送、平均30分鐘送達,超時必賠。
眾所周知,即時配送對履約能力、貨品是否完好等要求更高,此次哈啰上線的送貨跑腿服務,在時效方面,不僅能覆蓋同城平均30分鐘送達,還推出了跨城半日達、甚至小時達,可謂誠意滿滿。
按照哈啰CEO楊磊的意思,哈啰要成為一個平臺企業,“要更加大膽地嘗試新業務。”在出行領域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探索本地生活服務或將成為哈啰未來一段時間的布局重點。
不難看出,此時入局的步伐更加堅定了,接下來哈啰又將如何講好即時配送的故事,從而在這一市場站穩腳跟,只待時間的檢驗。
群狼環伺的現實環境
不可忽視的是,在哈啰入局之前,即時配送市場早已“戰火紛飛”。
2023年11月,月活過7億的高德加入,更給即時配送市場增加了一份新的變量。最新消息顯示,高德在北京、武漢、杭州等地上線“高德秒送”服務,模式和平臺上的網約車模塊類似,利用第三方聚合路線服務。
2023年6月,滴滴出行平臺推出滴滴快送業務,接入達達快送、閃送、UU跑腿等,提供“經濟幫送”“專人直送”的小規格物品的即時配送服務,已在成都、杭州、北京等全國200多個城市開通服務。
2023年3月,貨拉拉上線兩輪同城跑腿服務,開放了跑腿騎手招募。同時強調,在2023年7月31日前加入的騎手,無需繳納押金或培訓費,平臺0抽傭。
根據最新的公布信息,貨拉拉跑腿騎士將進行一對一配送,配送品類包括文件票據、3C數碼、鮮花綠植等大小件。同時,平臺對騎手的配送形式也沒有限制。
與此同時,老玩家們也摩拳擦掌,花樣翻新以鞏固自身的城池。
2023年全年,順豐同城持續與抖音、微信、阿里等即時零售“玩家”展開深度合作,探索近場電商、直播電商、私域流量建設等領域新玩法,實現全品類業務的穩健增長。
通過其打造的“騎手+二輪/四輪+無人機”的天地人系統和城市物流系統(CLS),實現復雜配送場景中訂單和騎手的最優匹配,大幅提升配送時效。
根據順豐同城2023年上半年財報,順豐同城即配服務全網時效達成率高達95%,即使在節假日高峰波動也小于2.5個百分點。
閃送通過數字化系統升級實現訂單的快速、精準匹配和運力的高效調度。目前,閃送不僅專注“一對一”模式,并且更傾向于基于平臺算法主動派單為主,配送員自主搶單為輔的模式。
同時,閃送還在加碼數字化建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閃送的研發人員占比超過25%,研發成本占人員成本超50%。未來更將通過數字化為用戶提供更靈活高效的配送和跑腿服務。
UU跑腿不斷開發新業務,擴大自身的服務半徑。2023年12月,UU跑腿上線UU社區,旨在打通服務社區居民“最后一公里”。UU表示將以快遞配送上門的方式,整合家政、幫我買、洗衣洗鞋等多種場景,解決用戶最后1公里的所有需求。
2023年6月,UU跑腿還專門為殘障人士、老弱群體和行動不便人群開通了“無障礙助手”服務,進一步延伸了“萬能幫”的服務范圍,代買菜、幫掛號、協助出行、陪診陪護等服務,產生的服務費用將全額支付給UU跑男,平臺不抽取任何傭金。
同時,針對C端用戶,UU跑腿對UU跑男們進行業務培訓,讓服務真正做到了“最快1秒響應,10分鐘快速上門,平均37分鐘送達”。針對B端客戶,UU跑腿持續增強用戶的服務體驗,如出現東西壞了、丟了、慢了等,進行主動賠付,獲得了更高的用戶信任度。
以美團、餓了么為代表的生活服務平臺梯隊,則基于外賣的高時效性完美匹配跑腿系統需求,不斷擴大自身的基本盤。
不難看出,對于剛剛起步探索跑腿業務的哈啰而言,想要在這個群狼環伺的市場保有一席之地,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盈利“魔咒”待解
近些年,各路玩家相繼入局,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的誘惑是其中一方面原因。
中國新電商大會上發布的《2023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指出,預計到2030年即時電商行業的訂單規模預計會超過2000億件,趕上快遞行業的業務量級。即時配送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不難想象,隨著消費者即時性需求愈發旺盛,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
專家指出,目前各巨頭殺入本地生活有其必然性。一是蛋糕足夠大。仍有很多消費場景并未完全滲透,還有很大增量空間。二是隨著消費習性的培養成熟,各平臺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找到自身的商業模型,有差異性的打法,不排除有超車的機會。
盡管這一萬億“蛋糕”正在引來越來越多的分食者,但賽道的火熱并不代表人人都能上岸,畢竟這一賽道的錢并沒想象得那么好賺。
數據顯示,達達2020至2022年凈損失分別是17億元、25億元、20億元,順豐同城2020年至2022年凈虧損7.6億元、8.9億元、2.9億元。直到2023年上半年,達達、順豐同城才實現了首次扭虧為盈。
而1月8日,京東宣布“達達集團內審發現存疑情況”一事,似乎也令不少入局者意識到這一賽道想要實現盈利或將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時間。
頭部玩家尚且如此,新玩家們更是難度升級。未來,即時配送的競爭或注定殘酷。
本文來源于物流時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