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走進物流 | 關于口岸建設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通過中智視角走進物流行業

  口岸是對外開放的門戶和窗口,是加速國際間人流、物流進出國境的通道,同時也是改善區域經濟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提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尤其對內陸城市而言,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就必須加強口岸建設。但口岸不僅是對外交往和經貿合作的橋梁,也是國家安全的安全屏障,因此,口岸建設也存在諸多要求和條件。本文將根據國家現行的相關法規政策,深度解析口岸建設的要求和條件。

  1口岸定義的演變

  政策一:《國務院關于口岸開放的若干規定》

  依據國務院1985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口岸開放的若干規定》(國發〔1985〕113號),口岸是指供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國境的港口、機場、車站和通道等。分為一類口岸和二類口岸,其中:一類口岸指對外國籍船舶、飛機、車輛等交通工具開放的海、陸、空客貨口岸;只允許我國籍船舶、飛機、車輛出入國境的海、陸、空客貨口岸;允許外國籍船舶進出我國領海內的海面交貨點。二類口岸指依靠其他口岸派人前往辦理出入境檢查檢驗手續的國輪外貿運輸裝卸點、起運點、交貨點;同毗鄰國家地方政府之間進行邊境小額貿易和人員往來的口岸;只限邊境居民通行的出入境口岸。

  另外,對于臨時進出我國非開放區域的審批權限給予相應要求:

  (1)臨時從我國非開放的港口或沿海水域進出的中、外國籍船舶,由交通部審批,并報國務院口岸領導小組備案。報批前應征得軍事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以及有關檢查檢驗單位的同意,并安排好檢查檢驗工作。

  (2)臨時從我國非開放機場起降的中、外國籍民用飛機,由中國民用航空局征得軍事主管部門同意后審批,非民用飛機由軍事主管部門審批,并報國務院口岸領導小組備案。報批前應征得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檢查檢驗部門的同意,并安排好檢查檢驗工作。

  (3)臨時從我國非開放的陸地邊界區域進出境的中、外國籍車輛和人員,由省級人民政府審批。報批前應征得當地省軍區和公安部門的同意,并安排好檢查檢驗工作。

  政策二:《關于清理整頓二類口岸的通知》

  199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清理整頓二類口岸的通知》,為加強口岸規范管理,進一步提高口岸開放的水平,國務院決定對全國的二類口岸進行清理整頓,自發文之日起暫停審批二類口岸。

  政策三:《國務院關于口岸開放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批復》

  2002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口岸開放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2002〕14號文件,對《國務院關于口岸開放的若干規定》(國發〔1985〕113號)相關內容進行修正。修正內容主要包括:

  (1)口岸定義修改為“口岸是供人員、貨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國(關、邊)境的港口、機場、車站、跨境通道等。”與原定義相比,由原來的“出入國境”修改為“直接出入國(關、邊)境”。因此,口岸通常都是建立在邊境或沿海地區,中部地區的口岸大多為航空口岸。

  (2)口岸的開放和關閉由原來的“國務院或省級?民政府審批后公布執行”修改為“由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府會商大軍區后,報國務院審批,同時抄送海關總署、總參謀部和有關主管部門。”修改后的口岸審批權將全部收回到國家層面,地方政府不再具備口岸審批權。

  (3)對口岸的分類做了進一步的細化。其中一類口岸定義為“是指允許中國籍和外國籍人員、貨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國(關、邊)境的海(河)、陸、空客貨口岸(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二類口岸定義為“是指僅允許中國籍人員、貨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國(關、邊)境的海(河)、空客貨口岸,以及僅允許毗鄰國家雙邊人員、貨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國(關、邊)境的鐵路車站,界河港口和跨境公路通道。”與原一、二類口岸定義相比,口岸面向的對象范圍更廣、區別更清晰明確。即一類口岸面向的對象既包括中國籍,也包括外國籍;而二類口岸只包括中國籍和毗鄰國家的雙邊人員、貨物、物品和交通工具。

  (4)對清理整頓后保留下來的原二類口岸給出處理辦法,其中對有一定效益,但不屬于常年過貨的原二類口岸,提出作為臨時開放口岸,按臨時口岸審批程序報批。

  通過以上三個政策文件,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我國對于口岸的定義導致口岸通常需要建立在邊境和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基本只能申建航空口岸。同時對一類口岸和二類口岸的界定更為清晰和寬廣,口岸審批權也全部收回國家。


  2口岸的類型分類

  陸路口岸

  公路口岸:截至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75個一類公路口岸,包含9個對港澳開放的國際口岸,其余為對陸上相鄰各國的國際或雙邊口岸,此外還有1個臨時開放口岸。

  鐵路口岸:截至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11個一類沿邊鐵路口岸,8個一類內陸鐵路口岸,內陸口岸多為直達列車發往香港的客運口岸,此外還有9個內陸港是臨時開放口岸,均為中歐班列鐵路場站。國家口岸辦主任黃勝強表示,由于法律對口岸定義“直接進出境”的限制要求,所以采取臨時開放、設立臨時口岸的政策實現內陸港的對外開放。下一步將通過修改和制定完善口岸方面的立法來解決內陸設立口岸問題,擴大內陸地區開放。對于內陸鐵路口岸,中歐班列的出入境邊防檢查在國界處(即上一節中的延邊口岸)進行,內陸火車站不設邊防檢查機關;中港城際直通車的出入境邊防檢查在出發或到達的內陸火車站進行。

  水運口岸

  海港:截至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82個一類海港口岸。

  河港:截至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44個一類河港口岸、11個一類界河口岸,分布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長江、珠江、瀾滄江等江河水域。中俄之間的界河口岸,明水期利用船舶運輸,冰封期利用汽車運輸。

  空運口岸

  空運口岸又稱航空口岸,早期開放的空運口岸分為國際機場口岸和特定機場口岸兩種,前者是國際航班的起訖點,后者是僅與香港通航的航空港(例如合肥空運口岸1990年開通時僅批準了對香港的包機航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至今所有特定機場已開放國際航線,不再區分國際機場與特定機場。截至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73個一類航空口岸,此外還有10個臨時開放航空口岸。


  3口岸的申建

  2019年,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出臺《口岸準入退出管理辦法(暫行)》《非口岸區域和限制性口岸臨時開放管理辦法(暫行)》,對既有口岸的客貨運量要求做了相關規定,對新建口岸設立的申請也設置了相應的條件和要求。

  對符合國家對外開放的口岸區域,在口岸準入方面,新申請設立口岸應具備以下條件:

  (1)省級行政區域內口岸布局合理。

  (2)預期有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

  (3)省級行政區域內已開放口岸無以下情形:A.未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通過驗收的。B.口岸執法環境惡劣的。C.口岸查驗基礎設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

  (4)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口岸查驗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規劃及建設方案,建設資金來源明確;有能夠承擔口岸開放后查驗業務的查驗機構和人員編制解決方案建議。

  (5)符合國防安全、反恐怖、環境保護等要求,口岸所在縣級行政區域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地區。

  (6)有明確的口岸具體位置和開放范圍。

  (7)符合國家其他相關條件。符合國家戰略和周邊外交需要的邊境口岸的對外開放應予支持。

  同時,在口岸申請程序方面,擬建口岸必須首先申請納入《國家口岸發展五年規劃》;在納入《國家口岸發展五年規劃》后,根據項目成熟度,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口岸管理部門每年向國家口岸管理部門申請納入《口岸開放年度審理計劃》;項目列入《口岸開放年度審理計劃》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于年內向國務院提出口岸開放申請;國務院批復口岸對外開放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在規定期限內由口岸所在地省(自治區、轄市)人民政府口岸管理部門向國家口岸管理部門申請國家驗收。

  對非口岸區域和限制性口岸區域,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請臨時開放。臨時開放是指,在國家對外國?開放地區的非開放港路口、?域、機場、陸路邊境,經批準允許?員、交通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在一定期限內出入境,以及限制性水運口岸、航空口岸、陸路邊境口岸,在一定期限內突破限制性條件出入境。申請臨時開放需符合具備基本查驗設施和查驗人員,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存在如下需求,方可申請臨時開放:

  (1)救災、朝覲等特殊需求。

  (2)外事、經貿、會議等大型國際性活動需要。

  (3)列入國家口岸發展五年規劃的民用機場試運行和急需物資出入港口、水域需要。

  (4)國務院已批準對外開放、查驗設施基本建成但尚未通過口岸驗收的。

  (5)國家外交需要或鄰國通過外交渠道提出的需求。

  (6)具有重大影響的人員、交通運輸工具、物資出入境需要。

  (7)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期間人員、交通運輸工具和物資出入境需要。

  (8)其他需臨時開放的特定情形。

  4綜述

  口岸是對外開放的基礎,口岸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地區對外開放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地方政府應充分認識口岸在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樹立沒有口岸就沒有對外開放的意識,根據需要積極申請口岸建設。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關鍵詞: 航空,港口,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