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大家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倉庫主管的工作似乎每天都是需要在矛盾和問題中展開的,好像每位主管不苦大仇深,就對不起這份工作。
為什么干起來這么累?
拋去上級不靠譜以及本身資源有限的因素外,本身對于工作缺乏要素式的歸納,沒有將自身工作納入其中并歸類,也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實質上就是缺乏結構化思維這一概念。
在我們日常工作中,利用結構化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當我們接受到新工作任務時,我們首先應該制定工作計劃,分析任務需求,把總體目標去分解和細化到一個個可以實現小目標,化整為零,分配各種資源及時間節點,各個擊破,最終完美的完成工作任務。
預則立,不預則廢!結構化思維通過縱向邏輯和橫向遞進關系去完善工作計劃,充分考慮到每一個流程和細節的應對措施和準備事項,建立清晰的條理和次序。
能夠幫助我們制定出完美的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反之,如果沒有結構化思維做指導,對于比較復雜的項目,工作開展將會出現各種混亂和沖突,一盤散沙的局面難以避免,結果可想而知。
今天我們試著將倉庫中的工作進行要素式的劃分與歸納,看過后,是否能夠讓你的工作輕松一些?
要素一:人員
在倉庫中,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人和物,而倉庫管理的重點要素“人”要居首位,管理好“人”了,其他工作開展起來會得心應手很多。
倉庫中的“人”包含倉庫經理、倉庫主管、叉車司機、調度(運作主管)、倉庫財務員、倉庫文員等,這些人合作分工,各司其職做好倉庫工作。
“人員”管理要素:懲罰典型,知人善任,會議是管理的利器,思想無法統一,但是目標可以。會議是統一目標,提高執行力最有效的工具。
要素二:空間
倉庫管理關鍵點:提高倉庫庫區的空間利用率,因此空間成了倉庫管理的重點要素。空間主要體現在倉庫布局上,倉庫布局主要目的就是在方便進出庫作業的前提下提高倉庫庫區的空間利用率,從而降低物品的倉儲運作成本。
“空間”管理要素:按不同功能進行分區。收貨區,格局要固定好、布局好;散貨區,整箱放整箱區,這樣就會減少誤差;分揀區,按照訂單來,生產線要料也按訂單,倉庫的人也是按訂單,銷售發貨也是按訂單;包裝區;拼裝區,拼裝物品裝入包裝箱里,并在包裝箱外標識清楚目的地;辦公區,閑人莫進,不要全面開放。
要素三:設備
倉庫設備按其用途和特征可以分成裝卸搬運設備、保管設備、計量設備、養護檢驗設備、通風照明設備、勞動防護設備以及其他用途設備和工具等。倉庫管理離不開倉庫硬件設施的配置,倉庫作業人員借助各種各樣的倉儲設備,可以合理的組織商品正常在庫轉運,妥善維護商品的質量,保障人、財物的安全。因此倉庫設備是倉庫管理重要要素。
“設備”管理要素:要進行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在設備的選擇、評價、使用、維修保養和革新改造進行管理;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附屬設施的配套完善;材料的保障;登記統計及技術檔案資料的保管等。
要素四:物
“物”是指倉庫中的物資,“物”管理是指對各種生產資料的購銷、儲運、使用等,所進行的計劃、組織和控制工作。對物資進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加速資金周轉,進而促進企業盈利,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物”的管理要點:搞好供、產、銷平衡,按質、按量、配套、及時、均衡地供應企業所需要各種生產資料,并監督和促進生產過程合理地、節約地使用物資。
通過結構化思維,將倉庫內工作簡單歸納為四類要素,并由此展開工作。按照這樣的方式去思考并管理倉庫工作,是否能讓你的工作更輕松一些呢?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