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李邇
備受輿論和網民關注的“京東假茅臺”事件又有新的進展,繼5月14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鑒定報告稱,“客戶送檢的樣品不是他們的生產包裝,確屬假冒”后,京東方面再次回應稱,將對涉案茅臺啟動先行賠付,足額全額退還消費者商品貨款并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十倍補償。
“京東假茅臺”事件之所以迅速從一起普通消費維權事件,演變成備受輿論關注的公共事件,除了事件的主角是茅臺這個特殊商品之外,還在于其動搖了用戶對京東的信任,動搖了對電商行業的信任。從1999年5月18日中國第一家電子商務8848成立,到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9.16萬億元。但隨著電商的發展,假貨問題卻一直與之相伴,成為行業的一顆毒瘤,而作為后起之秀的京東,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時間里,坐上行業第二把交椅,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京東一直打著“商品自營”“正品行貨”的旗號。
按照京東的最新說法,初步判斷問題出在運輸過程中,茅臺酒被調包。茅臺酒在運輸過程中被調包并不是第一次發生,由于茅臺酒的特殊性,在茅臺鎮一百多塊錢就可以買到與真茅臺口感近似的假茅臺,巨大的利益讓一些人鋌而走險,也讓很多物流企業頭痛。雖然我們不能通過這一事件就把假貨和京東聯系起來,但是社會的進步、行業的進步,往往就是由一些特殊事例所推動的,茅臺被調包,手機變磚頭,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電商物流安全該怎樣保障?我們能不能用技術的進步給茅臺調包案一個徹底的解決?
答案當然應該是肯定的,在萬物互聯的今天,互聯網大佬們給我們描繪了太多的智能化場景,收集了我們太多的數據了,以致連你家用什么牌的紙尿褲都知道,對物流包裹進行防盜防調包的全程監控,在技術上對大佬們來說是小菜一碟,只是成本與愿不愿意的問題。假茅臺事件真相出來之后,或許京東真沒有特別的責任,但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打了京東的臉,京東一直以來都對自己在物流領域的技術領先引以為傲。
5月8日晚間,京東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劉強東在隨后的電話會議中向華爾街投資者表示,目前在中國范圍內唯一一家有資格稱得上覆蓋全國物流體系的,只有京東物流一家,沒有第二家。“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京東物流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劉強東說。可即使是擁有這樣的物流體系,還是出問題了。所以,我們希望“京東假茅臺”事件,不僅僅給消費者一個真相,更成為推動行業進步的契機,而不是簡單地賠錢了事,京東在物流上,還應該有更多作為。
如果說,電商發展第一個十年解決了信任問題,第二個十年解決了物流速度問題與網絡覆蓋問題,接下來十年則應該是讓物流智能起來,解決好物流的服務與安全問題,讓貨物被盜、被調包、被損壞、被失蹤不再發生。我們希望,無論是二維碼的一物一碼技術也好,還是物聯網技術,或是從重復利用的綠色智能快遞包裝也罷,不管互聯網企業走何種技術路線,都應該把物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用變革思維去推動行業發展,讓中國7.7億網民不再為丟快遞而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