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sao虎在线精品永久在线,韩国免费啪啪漫画无遮拦免费,精品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返回首頁

登錄 / 注冊

網站地圖

廣告 廣告

?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 資訊 > 新聞資訊 > 物流頭條 >正文
  • 閱讀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賠償標準差距大 快遞保價服務須防“變質”

在快遞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大趨勢下,企業紛紛打出優質服務的旗號以討用戶歡心。然而在涉及貨物丟失的問題上,旨在讓用戶放心托運的“保價”服務卻往往難以讓用戶真正安心。

有淘寶店主以43元運費,委托某快遞公司寄送價值3萬元的配件商品,途中卻被告知貨物遺失。快遞公司以貨主未進行保價為由,拒絕按實際損失賠償,只愿意按照最高每票300元的標準賠償。

然而即使選擇了保價服務,用戶也未必能得到滿意的賠償。據《華商報》日前報道,今年7月初,有用戶委托德邦快遞寄送工藝品,并為其保價3000元,由于運輸過程中工藝品發生破損,該貨物遭收貨方拒簽。經雙方協商,德邦方面表示,寄送貨物出現損壞須根據貨物價值證明以及保價來理賠,只愿意賠償600元。

事實上,今年4月就有用戶反映,其通過德邦物流托運24件貨物,并保價5萬。其后因快遞員操作不當導致貨物在運輸過程嚴重損壞,德邦初步核算卻只給出8300元的賠償標準。在媒體介入后,經雙方再次協商,德邦決定賠付用戶貨物損失2萬元。

快遞企業額外推出保價業務,不保價則不按實際損失賠償,從用戶一方的角度來看,或許帶有“霸王條款”的意味。不過站在快遞企業的立場而言,其目的恐怕在于預防“碰瓷”,通過事先達成契約,在賠償環節有章可循,合理止損。

隨著今年5月1日《快遞暫行條例》施行,快遞保價這一“行規”的合法地位,也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正式得到確立。條例第27條明確,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內件短少的,如有保價,應按快遞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若未保價,則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而針對寄件人,條例第21條亦明確,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當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該條例厘清了委托及寄送雙方的責任及義務,在明確快遞企業賠償標準之余,也堵上了心懷鬼胎的不法分子利用寄送易碎物品敲竹杠的漏洞。

近來大件快遞成為眾多企業競相進駐的新戰場,然而比起小件貨物,大件快遞在運輸環節難度更大,也更大概率發生損壞。企業紛紛推出各種“優質服務”的噱頭招攬生意,然而如何形成讓客戶滿意的保價賠償機制,恐怕仍是實現“優質服務”要義之一。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