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進出口業務量是越來越多,不少小伙伴紛紛干起了外貿這一行。對于新入行的外貿小伙伴來說,在剛開始開展外貿業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麻煩,經驗不足一不小心還會掉入各種“陷阱”中去。那么在外貿業務中又有哪些常見的“陷阱”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陷阱一:賒貨
現在由于產能過剩,很多小伙伴一見到外商要貨便頭腦發熱,根本就不會留意到付款方式隱藏的風險。比如有些買家就會讓企業賒貨品,貨品賣得出再給錢,賣不出就積壓著,這樣就能把風險轉嫁到企業身上。
所以凡是都得留個心眼,小編建議付款方式最好是采用L/C信用證,而且是要有聲譽的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即使是關系再密切的客戶,也盡量不要采用賒貨的方式。
陷阱二:隱瞞申請破產保護的事實
像有些不良買家明明已經申請了破產保護,但就是不明說。當企業把貨物運出,追討不到貨款,調查時才發現買家根本就無還款能力,但由于買家已經申請破產保護,所以企業根本無法控告這樣的買家。
小編建議最好是調查清楚買家的信用狀況后在出貨,可以通過律師或信用評級機構調查、評估買家評級。
陷阱三:簽訂合同后更改信用證條款
像部分買家就可能會在合同簽訂后修改信用證條款,例如修改貨物數量、差額、質量等,或者把產品質量要求改變。遇到這種情況,企業在發貨后,可能就沒法符合信用證條款,因而無法收回款項了。
所以小編建議企業應小心所有合約,信用證條款的修訂,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的律師意見。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外貿業務中常見的一些“陷阱”,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資訊,請關注九州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