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易代儲宣布完成1.2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旋石資本等,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互聯網倉儲運營服務平臺在資本層面再度獲得認可。
回看易代儲的發展歷程,在融資方面它似乎自帶“錦鯉”屬性:2016年,獲得58同城姚勁波、黑馬基金天使輪投資,成為倉儲行業首例獲得投資的重度垂直創業項目,兩年完成四輪融資,2018年獲得普洛斯和德邦的聯袂注資,2億人民幣也刷新了業內融資記錄。
不斷受到資本青睞,當然不是因為“錦鯉”。易代儲方面歸納為三個因素:賽道、地位與團隊。易代儲向物流指聞表示,“投資首先看賽道,賽道沒問題,就看企業的經營,看企業在賽道中的地位,同時也會考慮團隊的狀態。易代儲的核心模式是解決中小微企業的用倉難題,在中國,這個市場非常旺盛”。
當然,這個結論有著權威的數據支撐,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倉庫面積超過10億平米,但優質或標準化倉庫面積不到20%,這些標準化倉庫的供給者主要是大型的物流地產商或物流倉儲服務商,這些高標倉瞄準的是大企業,普遍不接受中小型客戶。
但從中國倉儲租賃市場格局來看,8000多億元(市場中普遍認同的規模)的倉儲市場,主要由體量巨大的中小客戶推動,占比超過了80%,面向這類群體提供標準化倉儲服務的供給者不多,而且中小客戶群體出于成本考量,也不會選擇高標倉。對于中小客戶群體來說,找倉難,找到合適的倉更難。
一年前,物流指聞曾與易代儲創始人劉濤有過對話,當時也曾介紹了易代儲的業務模式;近日,物流指聞再次與易代儲多位高管對話,通過這些對話,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易代儲的發展之路與創新之舉。一家互聯網倉儲服務平臺如何發展而來,未來又走向何處?物流指聞將之歸納為3個時期:
1.0:線上+線下,解決找倉難
基于前述行業背景,易代儲從成立就定位于滿足中小微企業靈活倉儲需求的互聯網倉儲運營服務平臺。通過直營和新業務,橫向整合現有倉儲資源,用互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倉儲服務體系,并設計了可靈活拆卸、組裝的隔斷,改變產品形態以滿足客戶需求。
在產品上易代儲做到了三個靈活:面積靈活、時間靈活、價格也靈活。“面積上,我們可以做到一平米起租;時間上,可以做到一天起租;價格靈活,表現在設施不同,定價也不同。而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我們設計了一套系統,可以通過算法計算出最合理的出租方式”。
在易代儲互聯網技術負責人楊洪兵看來,區別于傳統的倉儲企業,易代儲是一家數據驅動的企業,“傳統的倉儲企業,拿倉也好,招商也好,做出的判斷是基于經驗性的,易代儲則是基于倉儲大數據進行決策,我們把決策進行量化,基于底層的數據算法,代替經驗性決策。包括市場開拓,易代儲也是基于大量的計算邏輯,進行決策判斷”。
楊洪兵以“三個靈活”為例,向物流指聞舉例說,之所以能做到也有賴于兩項技術的支撐,其中空間引擎可以進行庫位的分割,并對中小微企業不同的需求進行匹配;而彈性定價模型,基于智能算法,可以對標庫進行分析,對每個庫位進行差異化定價,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進行定向推薦。
除此之外,易代儲還有倉儲模型、客戶模型、財務預測模型和運營分析模型。基于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易代儲還建立了“園區大腦”,逐步布局把全國所有園區的3D數據建模,做到線上線下一一對應,甚至可以具體到每一個消防栓。依托于線上這樣專業的系統支撐和線下高效的執行團隊,易代儲找倉速度和成交周期均領先行業平均水準。
2.0:產品與服務創新,挖掘并滿足需求
找到倉,解決了客戶基礎性的需求,要做到客戶滿意,還需要更多的功夫,易代儲適時提出了“極致產品+服務”的戰略目標,“讓客戶更安全,流程更順暢,客戶感知更好,在找倉上,我們時效性更高,服務態度更好;在入駐時,要有入園儀式,要展示園區大腦,教給他們使用方法;入駐園區之后,我們的自有物業可以提供安全、衛生和事無巨細的日常保障;每個月我們都會進行園區調研和訪談……總而言之,就是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以標準化、透明化、智能化和體系化,提供更好的服務”。
就這樣,直營+新業務,線上+線下,極致產品+服務,易代儲解決了行業一大痛點。而后,易代儲穩步擴張,過去三四年,其不斷在一二線城市拿倉,而且下沉的城市數也在不斷的增加。
當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逐漸具備,易代儲也加大了各項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力度。楊洪兵向物流指聞介紹說,“傳統的倉儲企業,之前只是重復的做一些事情,沒有為上下游提供創新的東西,而易代儲則將創新作為企業文化,這種創新文化也貫穿了企業的運營過程中,我們不斷做用戶調研,不斷提出新的需求,不斷推出增值服務。
據了解,同樣是倉儲出租,之前都是按面積出租,而在北上廣,易代儲還嘗試按照自助貨柜、按照托盤出租,這種服務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好評。另外一個創新是“空間換面積”,之前只是按平米出租,現在易代儲嘗試通過利用重型貨架、閣樓貨架平臺等,實現了立體化,既降低了客戶的成本,也增加了可利用的空間。
同樣,面對生鮮新零售等模式帶來的前置倉與產地倉需求,易代儲也在考慮輸出對應的產品與服務。總而言之,就是適應客戶需要更加標準化和系統化的產品,市場對成本與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大勢所趨。”
物流指聞也發現,除了倉儲基本服務外,如今易代儲不斷衍生的增值服務也愈發多樣,布局了供應鏈金融、集運配、集采租賃、云系統、產品升級改造以及合同咨詢服務等等。
3.0:控倉也控貨,打造全供應鏈服務
當互聯網平臺具備了一定護城河,都會將主營業務作為入口,嘗試在上下游做拓展,比如干線里的滿幫,除了信息撮合,其還涉足油卡、金融、無人駕駛等;冷鏈里的九曳,推出全直鮮做直采,涉足商流。
在易代儲業務副總裁王申志看來,倉儲也是入口,這背后的想象空間更大。“就看誰能適應趨勢,誰能快速打造自己的競爭力,未來易代儲不僅僅控倉,未來還要控貨,實現提供全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目標。”
王申志向物流指聞介紹說,“我們認為判斷一件事值不值得做要把握“五看”,看政策、看環境、看同行、看客戶、看自己。看客戶有需求;看政策有導向;看環境整個產業正在發生變化;看同行,做類似業務的不多;看我們自己,已經控了一定的倉,有經驗豐富的人,有控貨的能力,我們認為未來前景很大。”
王申志認為,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制造業在向服務業轉型,電商也在慢慢趨于傳統。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需要更多服務配套,需要供應鏈服務。“我們發現,客戶入駐之后,仍然有多種訴求,特別是庫內操作的需求,比如分揀、打包、包裝等等,只提供倉,不碰貨,我們的供應鏈服務不完整”。
在美國,互聯網倉儲平臺FLEXE也發現了類似需求,但從實踐看易代儲走的似乎更遠一點
為此易代儲開始嘗試提供更多服務,以其增值服務中的集運配為例:這將之前僅作為存儲功能的園區,變成了集散中心,通過引入市面主流的物流快遞公司,在系統上與其對接,同時匯聚客戶的需求,依托分布式算法,做物流分發,可以幫助客戶匹配最優的線路和服務商,解決配送的問題。
除此之外,現在易代儲還可以解決金融、保險等方面需求,以及貨物流通管理的問題。
王申志說,“易代儲是一個平臺方,我們可以掌握客戶的流量,有更高的溢價能力,從而給客戶更好的服務,幫助他們節省各項成本,增加了客戶粘性,最終達到了三贏的效果”。
結 語:
什么是最好的商業模式?騰訊誕生之初,只有一個不知如何盈利的QQ;阿里誕生之初,只知道將生意搬到網絡上。如今騰訊以社交為紐帶,要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阿里以電商為基礎,不斷的整合資源,成為了數字經濟體。沒有天生就完美的商業模式,迭代與創新是所有企業常青的不二法寶。
成立近五年,數輪融資,易代儲不斷將業務模式進行迭代升級,通過推出一個個微創新,在倉儲領域有了一定地位,如今其也想以倉為橋梁,探索更多可能。這或許和它常做的一個團建活動一脈相通:喜歡徒步——小步慢跑,步履不停,既穩,也能看到更多風景。
2018年,易代儲獲得普洛斯和德邦投資后,創始人劉濤對物流指聞表示,"易代儲的商業模式并不復雜,我們的初心就是把所有的中小微企業服務好"。當時,他提的最多的詞是“差異化”和“極致化”。
而在今年1月,易代儲更是將“極致產品+服務”定為了全新的戰略目標。對于剛剛完成的1.2億元B+輪融資,劉濤表示,此輪融資主要用于互聯網技術迭代升級、人才隊伍搭建,最主要的是完善產品和服務,打造極致產品+服務,為供應鏈賦能。
這也更符合易代儲及其所在行業的性質,“以倉為橋梁,探索更多可能”是未來的希望,“扎扎實實,提供超出預期的產品和服務”,是當下的護城河。
本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網(http://www.ruyi818.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更多有關優質物流公司、線路推薦,發貨技巧知識等資訊。